现代文阅读解题方法及复习设想李国余一课程标准导引,考试说明指路。研究课程标准及近年来的考试说明,找出现代文阅读考查要求及考查层次,编选体现这些考查要求的阅读材料,有针对性地复习。中考要求:(2010年课标)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和作用。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和作用3捕捉材料中的重要信息。4把握文章基本意思,概括文章内容要点,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能提出自己的看法。5了解叙述、描写、说明、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6.初步领悟文学作品内涵;对文学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对文学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有自己的评价;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命题规律:中考现代文阅读越来越注重语文自身因素的考查,注重语言的实际运用。从题型看,主观性试题一路攀升,客观性试题大为减少。从考查内容看,加重了对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考查,重视对学生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尤其是对“整体感知文章”的能力考查较多,主要考查学生是否真正“读懂”、“读透”文章。从选材看,阅读的材料选自课外,选文更注重人文性。我市近三年来,各个文段的考查点如下:2008年重庆中考《别踩疼了雪》《梦幻视觉“水立方》2009年重庆中考《为我唱首歌吧》《我们为什么活着》2010年重庆中考《好望角》《成熟的稻谷会弯腰》文章内容文章内容文章内容词语理解词语理解词语理解句子理解文章中心句子赏析文章中心表达应用人物性格体验感悟体验感悟体验感悟二文体先行,牢记文体特点。由于中考阅读试题几种文体同时出现,因此教学与复习时应同时训练多种文体的阅读能力。尤其要突出文体特点,将平时所学的各种文体知识归类,从而掌握各种文体的基础知识。虽然现在中考淡化文体,但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阅读规律,如写人记事的记叙文要抓住1人物形象和情节,说明文要抓住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等,议论文要注意论点、论据和论证。要让学生明确,在考试中首先要判断阅读材料的文体,然后回忆相关的文体知识,不能完全凭语感。材料选自课外,却是考查课内学习的有关知识与能力,所以,我把它叫做“借课外考课内”。三整体感知,筛选信息。解读一篇现代文必须有整体感知的过程,如“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思想内容”“对文学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等。答题前至少要将文章通读两遍。第一遍快速浏览,迅速捕捉信息。这一次最好不带题目,在自由状态下获得基本信息,读懂文章,重点把握文章写什么、怎么写、表达一种什么意思,做到心中有数。最好能抓住关键语句,这是解好题的前提。再仔细读懂题干,明确命题人的真实意图。抓住题干中与文段信息相关的关键词句或题干中提示的段落,再依题读文,快速找到文段中相应的位置,在上下文中筛选信息,找出答案。1、摘引文中原句,即用文中现成的语句概括要点作为答案。2、选取文中的重要词语,组成符合要求的答案。3、根据要求自行组织语言,自行概括。这是最困难的,但要让学生相信:答案就在文段中,只要联系相关信息,适当概括,就能命中目标。4、看分答题。一般情况下,2分的题很可能该从两个要点答题,如果只想到一个方面,就可能不够全面,影响得分;如果是3分的题,则大多是从3个方面作答。4分的题,就有可能该从2个要点或4个要点作答。总之,要尽量做到答题全面。5、答题要准确,必须选用恰当的关键词,阅卷的老师往往在学生的密密麻麻的文字中找关键词。评分标准也明确指出,出现哪些词或意思相近的词给分。例如:2009年语文试题13.伙伴们做了一件什么事使伊丽莎白“快活”?从中表现出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4分)答案:为伊丽莎白举办11岁生日音乐会(2分)。表现出6个孩子关爱同伴、坚强勇敢的精神品质。(2分,“关爱”、“坚强”各1分)出现了关爱、坚强或者与之近义的关键词就能得到相应的分数。四不同题型的答题思路1、分析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解答这类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⑴.注意抓住各个文段中的中心句,这些句子一般在首句和尾句的位置上。⑵.注意承上启下的过渡句,有些过渡句不仅概括了前文的要点,也指出了下文的要点。⑶.对于没有中心句的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