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第二次世界大战3.1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前夜教学目标:1、了解日本德国建立法西斯政权的背景及其原因,局部法西斯战争,慕尼黑阴谋后果,绥靖政策的危害。2、学习世界人民不屈不饶反抗法西斯的精神。重点:日本德国建立法西斯政权的背景及其原因,局部法西斯战争,慕尼黑阴谋后果,绥靖政策的危害。难点:绥靖政策的危害。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欧亚两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1.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1)原因①根本原因:1929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德国出现了严重的政治和社会问题。②直接原因:希特勒领导的纳粹党充分利用当时民族复仇情绪和人们对现实状况的强烈不满,赢得了德国各个阶层的大力支持,并一跃成为国会第一大党。(2)建立:1933年1月,希特勒出任德国政府总理,掌握了国家政权。(3)统治措施①政治:通过制造“国会纵火案”大肆镇压共产党和进步势力,解散政党,使纳粹党成为德国唯一的政党;1934年,希特勒自任国家元首和总理,正式确立了独裁统治。②经济:大力加强国家对经济的控制,把国民经济迅速转入军事化轨道,为对外发动侵略扩张战争进行充分的准备。(4)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逐步形成。2、日本建立法西斯统治①1931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并进一步霸占了整个中国东北。②1936年,发动二二六兵变,最终确立法西斯在军部的统治地位。③日本加紧国民经济军事化的步伐,制定了“基本国策纲要”,明确指出日本的战略目标是一方面确保帝国在东亚大陆的地位,另一方面向南方海洋发展,提出了南北并进的方针。与此同时,日本在中国不断扩大侵略。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逐步形成。二.法西斯侵略战争的乌云1.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1)背景: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使原本就处在经济衰退中的意大利遭受了更加沉重的打击,墨索里尼企图从战争中寻找出路。(2)概况①1935年10月,意大利未经宣战,侵入埃塞俄比亚。②为惩罚意大利,英、法、美等国对其进行经济制裁,但制裁中没有禁运石油、钢铁等重要军事战略物资,未产生多大作用,埃塞俄比亚很快被意大利吞并2.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1)背景:1936年,佛朗哥在西班牙发动叛乱,企图推翻西班牙人民阵线政府,西班牙内战爆发。(2)目的:支持佛朗哥叛军在西班牙建立法西斯政权,同时也想通过军事干涉检验自己的军事实力。(3)西方大国的态度:①英、法采取了“绥靖”政策。②美国宣布实行“中立”。(4)概况:①德、意联合对西班牙内战进行了武装干涉。②西班牙反法西斯力量无法获得物资和军事支援,遭受了严重打击。③西班牙法西斯分子获得了德、意的大力支持,气焰更加嚣张。3.日本对中国的侵略(1)侵华概况:①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一步步扩大了对中国的侵略。②1937年七七事变事变的爆发,标志着日本侵华战争全面展开。③随着侵略战争的扩大,日本很快占领了南京、武汉、广州等重要城市。④1938年底,中国战场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三、慕尼黑阴谋1.背景:(1)1938年,德国武装吞并了奥地利,对捷克斯洛伐克形成了钳形包围态势。(2)希特勒利用苏台德问题作为吞并捷克斯洛伐克的突破口。面对希特勒的武力威胁,英、法不顾与捷克斯洛伐克的盟约,极力压迫捷克斯洛伐克接受希特勒的蛮横要求。2.概况:(1)1938年底,英国首相张伯伦、法国总理达拉第同希特勒、墨索里尼在慕尼黑举行会议。(2)会议签订了《慕尼黑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把苏台德和与奥地利接壤的南部地区割让给德国,捷方于10月1日至10之间从上述领土撤退完毕;英、法保证捷克斯洛伐克新国界不受无端侵犯。3.影响:(1)通过《慕尼黑协定》,英、法以牺牲小国利益为代价取得与德、意侵略者的妥协,换来的只是英、法等大国的短暂和平。(2)《慕尼黑协定》不仅没有带来“时代的和平”,反而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4、绥靖政策的影响:(1)纵容了法西斯的侵略,增强了其实力。(2)牺牲了弱小国家的利益。(3)不利于反法西斯国家的团结对敌。(4)使得局部战争逐步升级为大战。三、小结: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结盟是以维护自身的利益为转移的,是短暂的,矛盾与斗争是长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