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广西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学校名称:合山市岭南镇中心幼儿园学校信息化发展现状描述与分析一、学校现状描述我校位于合山市东矿六区,是一所村级幼儿园,学校有7个教学班。学生共215人,在职在编教师共17人,教师平均年龄33.11岁。其中,30岁以下教师5人,占29.41%;30~45岁教师11人,占64.7%;45岁以上1人,占5.88%。二、硬件设备水平学校有一间教师信息化办公室,电脑5台,每班均配一台办公电脑,园内配备两台交互式一体机,并接入无线网络,宽带100兆。三、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一)多媒体教学环境较多使用简易性多媒体。年轻教师对于信息化教学适应快,但日常使用信息技术比较少。教师经验丰富,但比较难接受新鲜事物,对于信息化教学上只会用最简单的多媒体课件播放,对于年龄大的老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难度大。(二)混合型学习环境(三)智慧型学习环境四、SWOT分析(一)优势(S)教师平均年龄33.11岁;教师素质持中,但态度认真;今年无新进设备。(二)劣势(W)处于老龄化集中的矿区,留守儿童居多,老人多数使用老人机,信息技术能力差,设备差。2(三)机遇(O)国家关于教育信息化的顶层设计,是围绕整校推进教师现代化的具体目标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纲领性指引,得到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教育局给予学校参加国培计划培训的机会,为信息化开展提供有力保障。(四)挑战(T)到2022年,建立信息的教育教学资源储存平台,建立一个学校的教育资源存储平台,把学校的教育教学,科研资源及图片影像资料进行整理上传,云端储存平台逐渐充实教学资源,形成师生共建共享。学校对于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为能力点的选择,以多媒体学习环境为主,混合型学习环境为辅,在提升智慧学习环境中能力点的研修,大部分青年骨干教师尝试课堂教学,更好的提升信息能力应用能力。构建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的教师信息化素养发展目标,基本实现“三提升一全面”:园长信息化指导能力显著能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团队信息化技术与教学能力显著提升,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学校信息化发展愿景学校发展定位多媒体教学环境混合学习环境智慧学习环境开展课堂大数据分析与诊断是R否1.2021年硬件设施齐全,配套一体机,每班配备一台电脑。2.提升教师素养和教学质量,提高教师在信息技术方面的运用,构建教师综合能力的创新课堂。3.家园共育,利用信息技术2.0整校推进为契机,构建家园共育的良好环境。3微能力点选择优化课堂教学、探究性学习、创客、STEAM、基于项目的学习学情分析A1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B1技术支持的测验与练习教学设计B3探究型学习活动设计、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学法指导B7家校交流与合作、B6技术支持的展示交流、B4技术支持的发展与解决问题学业评价B9自评与互评活动的组织4未来3年学校信息化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差距分析)一、要解决好硬件问题,把信息化落实在课堂教学上。硬件设备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物质基础和重要载体,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基石,更是制约农村学校信息化建设的一大客观因素。要进一步加强与硬件供货厂商的合作,建立多样化的硬件设备供给渠道,确保学校硬件建设能够及时、到位、达标。要不断加强硬件设备的使用与管理,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意识和水平。进一步完善硬件设备的采购、使用、维护程序,明确使用过程中的责任意识,强化责任观念,统筹规划和合理使用现有硬件资源,提高硬件设备的使用效率,切实把信息化落实在课堂教学上,以此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全面、深度融合。二、要解决好“软件”问题,把信息化落实在管理上。当前,信息化建设中普遍存在“重硬轻软、重建设轻应用”的问题,特别是一些农村学校往往只考虑硬件环境建设,把有限的资金全部放到了基础设施的投入上,而忽视了“软件”的信息化。要加强对教学资源库的管理,定期精选一批优质教学资源(如优秀教案、优秀课件、专家讲座、名师录像课等)加入教学资源库,确保教学资源库内容丰富、更新及时。三、要解决好“人”的问题,把信息化落实在操作技能上。教育信息化是一个过程,关键是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