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工作的困惑和我们改进的方法——何逢阳同志在市委党校2016年春季主体班专题报告会上的讲话(2016年4月6日,根据录音整理)关于讲课的内容:第一,不是心灵鸡汤,不是给大家讲做人做事的道理;第二,不是业务培训,从工作出发,但不是以纯业务的视角来讲;第三,不是坐而论道,不是发牢骚,不是讲大道理。出发点是立足基层工作实际,有对当前工作的检讨和反思,也有对大家工作的总结和提炼,以及我对个人成长经历的梳理和思考。关于讲课的主题:通过工作调研以及与同志们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看到了困惑中的基层干部。对于市委、市政府最近的工作安排,很多同志感觉无所适从,觉得和以前要求不一样了。市委全委会、市人代会确定2016年是“落实推进年”,目前,一季度已经结束,各项工作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是,落实得太慢、落实的效果不好、落实的质量不高。我们也一直在反思抓落实难的原因。一是工作机制问题。2015年,市委、市政府的工作定位是“打基础、促规范、建机制”,通过一年多的努力,目前,市委、市政府以及绝大多数部门决策、执行、监督的机制已经初步建立。二是工作作风问题。最近几年,界首干部作风总体是比较好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秸秆禁烧、违法建设防控、三轮车整治、征地拆迁以及脱贫攻坚等很多工作,任务量都很大,要求也很高,但安排下去以后,大部分干部都能想办法去落实。三是工作能力和工作方法问题。客观上,工作任务量明显加大。以前搞项目投资,一年几个亿,现在动辄几十亿、上百亿;以前抓点,示范带动,现在抓面,整体推进;以前习惯于自身的纵向比较,现在要“皖北居先进、全省进一流、重振界首雄风”。现在的项目,无论是在动议、设计阶段,还是在组织施工、建设阶段,目标和要求都不大一样。主观上,与之相对应的干部能力素质没有提升,抓基层工作的方法没有改进。这里面大有文章。这是我今天要讲的重点。通过讲座希望大家思考的问题:一是如何科学决策,提升决策力。即基层领导干部如何做决策。二是如何系统思考,提升工作品质。现在,我们的很多工作仅仅就是完成一项业务任务,没有品质的概念。但是工作任务不能仅仅满足于完成了就行。最近我鼓励大家多出去看看,看看人家的美丽乡村、特色集镇,包括城市是怎么建设的?以前我们栽树就是栽树,没有园林景观的观念,最近实施的几个项目,包括植物园、街头游园等,普遍反映还不错。但我们还是反复强调,不要做得太满,是不是真的好,老百姓说了算。老百姓的眼光和对城市建设的要求,会随着建设水平的提高而提高,要为未来改进留足空间。对于目前的工作,如果站在界首、或者阜阳看,大家感觉可能还不错,但是我们应该往东看,跟江浙等发达地区同类型的县去比。这就需要系统思考。三是如何抓好落实,提升执行力。我在工业经济和园区建设大会上讲过全力以赴的故事,这就是我们要反思的问题。100多年前,有一篇名为《致加西亚的信》的文章,被翻译成多国文字,被各级管理学院视为很好的教材。故事很短,但反映了一种态度和执行力。现在,我们的很多工作,遇到困难就停,或者也想解决,但是方法不对,硬往前推,造成问题越积越多,导致最后无法解决。还有很多同志不敢正视问题,就想着糊弄过去。所以说,对于基层来说,有效的执行力是非常重要的。本人来阜阳7年,来界首3年,对待工作的基本态度:一是把发现分析问题看作深化理论学习的机会。从学术学习上说,从问题出发去学习,针对性更强。大家可能有体会,一本书20年前看和现在看,感悟是不一样的,关键是思考问题的视角不同了。张五常写《蜜蜂的寓言》一书的起因,就是在一次闲聊中得知,有一个人把蜜蜂箱租给苹果园,张五常敏锐地发觉到这里面存在合约问题,于是跑到苹果园呆了三个月,从问题里搞研究,写了这本书,在经济学领域反响非常好。学术研究如此,基层工作亦是如此。二是把解决矛盾问题看作提升工作能力的机会。我刚到阜阳开发区工作时,遇到了不少需要解决的棘手的遗留问题。但我们的心态非常好,对任何一个难题,都在分析怎么通过解决矛盾问题来提升自己的能力。通过一个一个问题的解决,业务能力得到提升,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得到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