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经验交流基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经验交流一、目前基层食品药品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食品药品安全,群众关心、领导关切、社会关注,是天大的事,是一项民生工程,不仅关系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有序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随着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基层食品药品安全问题愈发凸显,成为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也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着力解决的重要问题。(一)食品医药产业城乡发展不均衡。基层医疗卫生资源缺乏,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以后,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老百姓的经济负担,但村级医疗机构用药品种变少,一些常用必备药品无法买到,基层群众用药受到一定程度限制。农村食品加工小作坊、流动摊贩、餐饮摊点、农家乐等数量众多,多为个体家庭式经营规模小、软硬件设施差,业态种类复杂,分布相对散乱,产业规模化、集聚化水平低。(二)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基层食品药品从业人员文化水平普遍较低,经营管理制度不健全,操作程序不规范,安全防范措施不到位,经营负责人法律意识淡薄,责任意识不强,行业自律能力较差。(三)群众自我保护能力较差。以我县近年来一些农村群众误食野生蘑菇中毒事件为例,基层群众食品药品安全知识普及程度不高,辨别假劣毒害食品药品的能力较低,且容易受虚假广告误导,自我防范意识较弱,依法维权意识不强,群体性聚餐食品安全问题特别突出。(四)基层食品药品监管任务繁重。农村监管对象较为分散,县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工作任务繁重,执法力量严重不足,检验检测技术手段落后,交通工具缺乏,对农村食品药品市场的日常监管显得捉襟见肘,特别是对交通不便的边远地区监督检查频次较低,实际工作很难实现全覆盖。(五)食品药品安全隐患突出。食用农产品农药残留问题不容忽视,高毒农药禁用肥料、限用激素在种养植环节屡禁不止。一些不法分子打着举办“健康讲座”、开展“专家义诊”等旗号向农村非法兜售假劣药械、保健食品,或者以非药品冒充药品蒙骗基层群众。极少数生产加工经营为追求利益最大化,生产销售假劣食品药品手段翻新,方法隐蔽,假冒伪劣食品药品从城市流向农村的趋势比较明显。相对而言,农村更容易成为假劣食品药品的“重灾区”。二、认真践行群众路线,切实加强基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食品药品安全,是党委政府关心的重点,更是老百姓关注的热点,也是我们职能监管部门监督管理的难点。食品药品监管,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作为刚刚完成机构职能整合和人员划转的基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百废待兴,千头万绪,有诸多工作要去理顺,有各项指标要去落实,如何从纷繁复杂的工作中理出头绪,如何有效去攻坚破难,切实肩负起新时期食品药品监管职能职责,让群众满意,就必须认真践行群众路线,不断学习提高食品药品监管能力,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切实抓好食品药品监管。(一)强化三项建设,抓基层、利长远。一是加强基层监管队伍建设。目前,我们的队伍来自各个方面各个部门,业务水平和执法能力参差不齐。必须要加强对党员干部职工的教育管理,牢固树立为民理念,确立“食品药品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切实加强基层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执法队伍和装备建设,加大一线执法人员、专兼职管理员培训,不断提高监管能力。为此,作为领导班子要加大向县委政府汇报和县级部门的沟通协作,尽量争取人员编制、政策资金的支持,落实基层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机构和人员,使监管队伍与监管职责相适应;但同时也需要我们的党员和干部则必须放下架子,甘当小学生,多同群众交朋友,多向群众请教,并从中得到既能增强我们的监管能力,又符合基层监管实际的监管方法和举措。二是加强监管制度建设。要建立科学完善的事权划分,做到履职不越位,职能交叉不打架,相互协作,互补互促的监管链条。要着力探索完善的、操作性强的日常巡查机制,强化痕迹监管,切实做到检查一户,记录一户,查处一户,留痕一户,认真记录监管的全过程;督促食品药品经营者建立健全食品药品进货销售台账查验制度,完善进销货台账管理,落实索证索票制度。三是加强基层硬件设施建设。目前,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