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经济史概念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曲辕犁: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一种先进的耕作工具。2.小农经济:小农经济,也可以说是自然经济,它的特点是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精耕细作,自给自足。3.南青北白:唐代陶瓷在隋代青、白瓷成熟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出现了“南青北白”的局面,并以此引领后世中国瓷器的基本风貌。4.五大名窑:哥汝定官钧。只有哥窑出产青瓷。5.资本主义萌芽:指明朝中后期,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在江南某些手工业部门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6.重农抑商: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7.商帮:明清出现的地域性的商人群体,著名的有徽商和晋商。8.草市:乡村定期集市9.扬一益二:除了长安、洛阳这两京,全国工商业经济最繁荣的是扬州,次为成都10.广州十三行:清代设立于广州的全国唯一的经营对外朝贡贸易的专业商行。11.朝贡贸易:明清时期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的交易,目的不在于获取经济效益,而是要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12.市舶使:官名,唐朝置。专管对外贸易。13.井田制:奴隶主贵族土地所有制形式。14.均田制: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之一,目的是要抑制土地兼并。规定官员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限制土地买卖。15.海禁与闭关锁国:明清时期对外政策,海禁规定人民不得擅自出海贸易,闭关锁国指严格限制外商来华贸易,海禁和闭关锁国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使中国逐渐落后世界。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1.开辟新航路:是指从欧洲出发,经过大西洋、印度洋或经过大西洋、太平洋到达亚洲、美洲的新的航海线路,这主要是相对于新航路开辟前由亚洲通往欧洲的丝绸之路而言。2.地理大发现:西方历史学中对15~17世纪欧洲航海者发现新航路的通称或以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等事件为代表的15~17世纪欧洲国家进行的海上新航路的开辟和对其已知世界以外的地球上新的地理单元的发现。3.商业革命: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商业经济领域产生的一次重大变革。表现为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流通商品种类的增多,商路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4.价格革命:是指15世纪地理大发现后,由于黄金白银大量流入欧洲,造成物价上涨,依靠固定地租为生的封建地主地位下降,从事商品生产的资产阶级实力上升,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5.海上马车夫:形容17世纪荷兰商业贸易繁荣和海上运输能力发达。6.《航海条例》:17世纪中期,英国颁布《航海条例》,规定凡是出入英国或英国殖民地的货物都必须由英国船载运。此条约遭荷兰强烈反对。7.三次英荷战争:1652-1674,英国为了打败日益发展的商业竞争对手荷兰,并力求保住开始建立的海上优势和争夺殖民地,曾三次挑起对荷兰的战争,并最终获胜,夺取了荷兰在北美的殖民地新阿姆斯特丹,改名为纽约。荷兰从此失去海上殖民霸权8.英法七年战争:1756-1763年,英国打败法国,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9.世界市场:世界市场,是世界范围的商品交换和商品流通,是通过商品交换把各国市场紧密联系起来的总体。它发端于15世纪末16世纪上半期的地理大发现,19世纪中叶第一次工业革命促使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最终形成。10.第一次工业革命:最早发生在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40年代的英国,从生产技术方面来说,工业革命使工厂制代替了手工工场,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从社会关系来说,工业革命使依附于落后生产方式的自耕农阶级消失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形成和壮大起来。11.圈地运动:英国新兴的和新贵族通过暴力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强占农民份地及公有地,农民失去土地只能靠出卖自己劳动力为生,资产阶级获得了发展了资本主义的资金和自由劳动力。12.自由资本主义阶段:指以自由竞争为特征的资本主义阶段。是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第一阶段,为垄断资本主义的前身。13.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的广泛应用(即电气时代)1870年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这就是第二次工业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