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观察记录观察对象:郝雨彬性别:男幼儿基本状况:喜欢打小朋友观察日期:2020年11月4日观察地点:教室观察目的及由来:本学期,幼儿到中班下学期后,比原先活跃了许多,孩子们在班里经常跑来跑去,或者学奥特曼互相打着玩。郝雨彬就是这些孩子中比较典型的一个,他喜欢和老师在一齐,但是他经常会与周围小朋友发生矛盾,也常常有小朋友跑来向我告状,说郝雨彬打了他等等之类的话。观察实录:在我观察了郝雨彬后发现,其实并不是他爱打人,而是他处理问题的方法不恰当。例如:早上排队时郝雨彬是排在第一个的,他很高兴,而这时惠嘉鹏小朋友站到了郝雨彬的前面,于是郝雨彬就推了他一把,结果手重了,惠嘉鹏哭着向我告状说郝雨彬推他了。我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于是我走过去把郝雨彬叫了过来,对他说:“郝雨彬,你为什么推惠嘉鹏嘉啊?”郝雨彬说:“我没推他,他不排队就跑到我前面来了。”我又问他:“你是不是想让惠嘉鹏让开一些啊?”郝雨彬点点头,我又告诉他:“你想想,如果你不用手推惠嘉鹏,还能怎样告诉他啊?”郝雨彬想了想,对我说:“小便要排队,我站前面了你就要往后?”我笑了,摸着郝雨彬的头说:“对啊!你要是这么对惠嘉鹏说,他不就不会给你告状了吗?”郝雨彬点点头,对我说:“老师,我改了。”观察分析:3到6岁的幼儿正是爱模仿的年龄段,对于现实和幻想往往分的不是很清楚。有些动画片中的暴力情节,如果幼儿在没有得到正确引导的情况下,他们也会将其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这就会出所谓的“打”的现象。另一方面,幼儿的“打”意味着排除、拒绝、走开。当他不能很好的表达出他心中所想的意思时,他就会伸手。好雨彬,是个性格比较急躁的小朋友,当他不高兴又无法表达出自己的感觉时,他很难自己控制好情绪,这是就会出现“打人”现象。策略及措施:1、引导郝雨彬想出其他解决办法,并借此教育以后遇到此类事情应该怎么做。2、和家长沟通,选择含有正能量、积极向上的动画供幼儿观看,或者告诉幼儿里面的情节时不可以随便模仿的。3、老师和家长应通过多种途径让郝雨彬掌握简单的交往技能,并帮助他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幼儿园中班观察记录观察时间:2020年11月15观察地点:教室观察幼儿:呼宇恒观察目的:让幼儿明白小便要告诉老师不能小在身上观察实录:这天户外活动的时候,由于孩子们玩的都很兴奋。老师让小便的时候,只有几个小朋友去。过了一会儿,我们就发现呼宇恒的裤子湿了,我想肯定是尿裤子了。我去问他:“你裤子怎样了?”“出汗的”他说,我也没有再说什么,之后回班换裤子的时候,问他是不是尿湿的,他说是的,我告诉他以后想小便必须要先跟老师说。观察分析:由于孩子户外时,玩的很投入,有的孩子意识控制不住,尿裤子了,这些是有情可原的。孩子不愿意承认,原因有二:一是因为爱怕老师批评;二是因为自尊心的原因,不愿意让其他小朋友笑话他。策略及措施:1、老师在分析了原因之后,就应在维护孩子的那幼小的“自尊心”的前提下,让他认识到自我的错误,并能让他减少同样事件的发生2、教师应及时的和家长交流与沟通,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家园合作来帮孩子消除一些不良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