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语文双面向综合性学习活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摘要:现代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素质培养,特别是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新改中也提到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整体素质的一个基本部分,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因此,开展语文双面向综合性学习活动,主导学生和教师两主体相互影响作用,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起到重要作用。下面以低年级学生为例,展开分析。关键词:双面向语文学习教师学生语文素养语文的双面向综合性学习活动,双面向,顾名思义,是有两个主体,一是学生,二是教师。教师也担当着重要的主体角色。以往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都将重点放在学生身上,应该怎么样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都是围绕学生一个主体,殊不知影响学生发展学习的因素还有很多,双面向主体学习从教师方面延伸其对学生素养提高的影响。在其它外来影响中属教师的影响最大,教师所授予的知识,所营造的环境都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学生素养发展有关键作用,因此,本文特从这两方面研究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首先,我们将主体面向学生,我们要注重学生的兴趣培养,提高他们参与比赛或活动的积极性。低年级孩子好奇心强,兴趣广泛,对明显的事物现象感兴趣,但缺乏合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合作意识尚未确立,思想认识水平还较稚嫩。低年级的重点是指导学生结合语文学习,观察生活,对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热心参加校园活动,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因此,低年级的综合性学习,主题要小,要简单,活动要少而易,要有灵活性时间要短,在老师带领下,通过一两个具体活动,体验一下综合性学习。在教学中,我们要特别注重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和形式,将语文知识融入生动有趣味的表演、游戏、竞赛中,通过各种多彩缤纷的形式,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语文。例如学习了《小蝌蚪找妈妈》,可以带学生到生物园观光蝌蚪,青蛙的生长状况,或者要求学生用图画画出蝌蚪的成长过程,培养他们观察的能力和对稀奇事物的兴趣。学习了《乌鸦喝水》让学生思考乌鸦还可以通过哪些方法喝到瓶子里的水等等。第二,重视学生参与学习的总过程和合作能力的表现。低年级学生探究活动的主动性、持久性还有待加强,合作意识还很脆弱,能进行一般文字阅读,有了简单的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这一阶段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我们适当提高要求。着重点在能够指导学生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社会,书面与口头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如请学生搜集有关谚语、成语,归类整理,在班上进行词语积累擂台赛;根据学生错别字多的情况,组织学生进行“如何消灭错别字”的讨论,并把自己的想法写成小短文等。自办手抄报,学生们既当“作家”,又当“编辑”,。学着编辑构思版面、设计栏目,查找编写各栏目需要的文章,并根据版面的大小,合理地裁剪文章、添加插图,效果令人振奋。有了办手抄报的经验后,我们又尝试让孩子们自己去设计制作“六·一”“国庆”等专刊,自编作文选。然后在校园的宣传栏上展示,让更多小学生看到自己和他人的胜利果实。孩子天性爱玩。课本剧表演也是很适合于小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一种形式。同学们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把握其内涵的基础上,把课文改编成剧本,自由结合,组成小剧团,然后自做导演,精心排练,把课堂变成剧场,孩子们充当各种不同角色。在这期间,每一个孩子都发挥了作用,查资料、写剧本虽然很稚嫩,但也了解了童话剧的基本程序,在排演的过程中,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表现力,组织能力和合作能力得到了提高,班级凝聚力也得到了加强。第三,强调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我们读书,要精读和广读,读书破万卷,遇到不懂的你也懂了,再者是读的方法,要准确精炼。不能死读,特别是小学生,在意识形态还比较薄弱的状态不能把握自由,容易形成错误的学习方式,所以要及时调整,家长和教师要多留意此类学生,积极将其引导向正确的学习方法。这里学生与教师互动产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对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