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巷戴望舒学习目标:1.反复朗读,体会本诗的意境美。2.了解“自由诗体”的特点。3.深刻体会诗歌中借物抒发的内心感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习过程:导:同学们设想:暮春的江南,在一条悠长寂寥的小巷,凄冷的蒙蒙细雨。有一位撑着油纸伞的丁香一样的姑娘彳亍而行,你们觉得这样的画面是什么样子的呢?(同学们自由发言)今天就让我们随着戴望舒一起走进这条《雨巷》(板书)思: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朦胧凄迷的意境,找出诗歌所运用的排比、比喻、重章复沓的手法,体会这些手法的效果。议:1.诗中写了哪些意象?明确:丁香姑娘“我”雨巷油纸伞小巷本来就让人感到幽深,寂静,再加上蒙蒙细雨,意境充满了朦胧美。油纸伞本身就有复古、怀旧、神秘、迷蒙的特点。暮春,在寂寥的雨巷,撑着一伞风雨独立销魂的形象,凭添了一份冷漠,凄清的氛围。诗人借“丁香一样的姑娘”表达一种追求美好理想的愿望,以及理想幻灭后的空虚和伤感,从而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失望,也是当时不满现实又找不到出路的知识分子共同的复杂内心世界的表露。2.“我”有什么特点?明确:充满希望而又孤独,彷徨,寂寞。3.“悠长”“寂寥”有何象征意义?明确:象征了当时黑暗现实的沉闷。4.姑娘的形象有什么特点?明确:外表:丁香一样的颜色、芬芳。内心:忧愁、哀怨、彷徨。5.诗人为什么用丁香来比喻姑娘?明确:丁香是美丽的、素洁的、高雅的;也是孤独、苦闷的。6.第四节到第六节写姑娘“走近”“飘过”“远了”“消散”,有何含义?明确:上述几个词语形象地写出了丁香姑娘飘然而来又飘然而去的情景,象征理想的缥缈、空虚、破灭。展: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展示小组讨论的结果。评:老师和学生对学生展示的结果进行点评。检: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问:此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明确:此诗描绘了明净绚丽的江南春景图:(步骤一:先答意境特点,包括时间、地点时间+地点+意境特点)。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二:翻译诗歌)。寓情于景,点面结合,表现了诗人流离生活中短暂的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手法+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