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定律常见题型归纳1.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实现3∶1的分离比必须同时满足的条件()①观察的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②形成的两种配子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③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④不同遗传因子组成的个体存活率相等⑤一对遗传因子间的显隐性关系是完全的A.①②⑤B.①③④C.①③⑤D.①②③④⑤2.基因型为Aa的植物体产生的配子的数量是A.雌配子:雄配子=1:1B.雌配子比雄配子多C.雄配子:雌配子=3:1D.雌配子A:雌配子a=l:13.孟德尔在一对相对性状的研究过程中,发现了基因的分离定律。下列有关基因分离定律的几组比例中,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A.F2表现型的比为3∶1B.F1产生配子的比为1∶1C.F2基因型的比为1∶2∶1D.测交后代表现型的比为1∶14.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可以用来体验孟德尔关于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假说。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两种配子B.两个小桶中相同颜色小球的数量必须相同C.实验中抓取的彩球不需放回原来的小桶内D.将从两个小桶中抓取的彩球进行组合的过程模拟了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5.孟德尔遗传基本规律发生在()A.有性生殖产生配子的过程中B.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过程中C.受精卵进行有丝分裂的过程中D.病毒增殖的过程中6.孟德尔运用假说—演绎法进行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分离定律。下列选项对应错误的是()A.发现问题——F2高茎和矮茎的比例接近3∶1B.提出假说——等位基因成对存在,形成配子时彼此分离C.演绎推理——Dd×dd,子代Dd∶dd=1∶1D.实验验证——F1与矮茎植株进行测交7.采用下列哪一组方法,可以依次解决(1)——(4)中的遗传问题()(1)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2)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合度(3)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4)鉴定一只白羊是否纯种A.杂交、自交、杂交、测交B.测交、自交、杂交、测交C.测交、杂交、自交、杂交D.杂交、杂交、杂交、测交【配子致死】8.一杂合植株(基因型为Dd)自交时,含有显性配子的花粉有50%的死亡率,则其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A.1:2:1B.4:4:1C.2:3:2D.1:3:2【基因型致死】9.家鼠的短尾(T)对正常尾(t)为显性,存在致死现象。短尾鼠与正常尾鼠交配,后代中正常尾与短尾比例相同;而短尾类型自由交配,后代短尾与正常尾之比为2∶1,则不能存活的类型的基因型可能是()A.TTB.TtC.ttD.TT或Tt【不完全显性】10.茉莉花的红色(C)对白色(c)为不完全显性。现有粉红色茉莉花植株进行自交,子一代出现红色茉莉花的概率是()A.1/8B.1/4C.1/2D.3/4【从性遗传】11.人类中非秃顶和秃顶受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a)控制,其中男性只有基因型为AA时才表现为非秃顶,而女性只有基因型为aa时才表现为秃顶,非秃顶男性与非秃顶女性结婚,子代的基因型不可能为()A.儿子AaB.儿子AAC.女儿AA或AaD.女儿aa【连续自交】12.遗传因子组成为Aa的个体连续逐代所有个体自交3次,其子代中Aa个体所占比例为()A.1/8B.7/16C.2/9D.3/8【自交和自由交配】13.已知一批基因型为DD和Dd的豌豆和玉米种子,其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为1:2,分别间行种植,则在自然状态下,豌豆和玉米子一代的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比例分别是()A.5:1、5:1B.6:1、9:1C.5:1、8:1D.8:1、8:1【复等位基因】14.已知大力花的花色性状由三个复等位基因(E+、E、e)控制,其中E决定蓝花,E+和e都决定红花,E+相对于E、e是显性,E相对于e为显性。若用植株EE与待测红花植株杂交,则可以判断出的基因型是()A.E+E+和eeB.EeC.E+ED.E+e【连续自交淘汰隐性个体】15.玉米叶绿素的合成受到细胞核中基因的控制,基因型为AA、Aa的植株分别为深绿色、浅绿色,基因型为aa的植株叶片为黄色,这种黄色植株在幼苗时期就死亡,即在正常光照下,让基因型为Aa的植株连续自交,则F3成熟植株中,能够稳定遗传的个体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