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三历史9月月考总结中方一中高三历史组杨美花一、基本情况本次考试由高三历史备课组命题制卷,试卷总分100分,题型由选择题(共24小题48分)和非选择题(共3大题52分)两部分组成,考试内容为历史必修一的全部内容。题量适中,知识点的覆盖面比较全面,但是难度距高考还有一定距离。具体体现在:第一在题目的呈现方式上:重视历史情境的创设,有历史活动记录、历史评述,图表、图片。第二在内容的选取上:主要对政治史的考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结合历史分析现象本质的能力、“以史为鉴”的历史思维。第三在考查的目的上:重视基础和能力的有机结合,重视对历史学科知识的宏观把控,突出对考生提取材料信息的能力及时空观念的考查,二、得分率情况校平均分60.95,最高分82分,最低分22分班级选择题25题26题27题33680.9%46.66%55.82%63.02%33773.9%45.45%60.65%64.02%34360.3%31.89%39.23%55.49%34459.3%38.53%42.46%55.98%34566.1%43.02%44.85%62.45%34665.45%41.87%44.07%62.12%三、学生答卷中存在的问题。1、重要历史事实了解不全面,主干知识掌握不牢固,历史概念理解不到位,高考试题注重对基本历史知识即主干知识的考查,而很多考生对一些重要历史事实了解不够全面,对重要历史问题认识不到位,相关知识的掌握不牢固,尤其对历史事物之间某些隐性的、内在的联系缺乏了解和认识。如20题考查学生对议会政治的掌握情况,第24题对冷战的考查。2、阅读能力欠佳,即从试题中快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不足,是失分的首要原因。①与试题阅读理解难度有关。主要是文言文和世界史文献材料的译文,如第1、19题、25题;其次试题的表述专业性太强。②与试题远离教材的程度有关。考生对陌生的历史事物和历史叙述,往往是不知所云,无从下手,这在世界史部分较为突出。如第18题③与考生的知识面狭窄有关。考生无法将已有知识和试题内容建立有效联系。如第12题④与考生阅读速度和理解力不足有关。3、审题不清、理解不到位:如25题、27题。4、独立思考能力欠缺运用已有知识和材料提供的信息对历史问题进行独立思考,通过分析、判断、比较、归纳、推理、概括和论证,从而做出自己的解答,这在非选择题里表现尤为突出,非选择题有近半的失分是这个原因造成的。如26题5.知识迁移能力不够知识迁移能力是将已有知识应用到新情境、解决新问题时所表现出的一种学习能力。高考试题普遍要求考生能够将已有知识与新材料新问题链接起来,或运用已有知识独立认知、分析、说明新知识新问题。显然,我们这方面能力还比较欠缺。6.答题技巧的缺乏总结和提升①不会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②不会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不会多角度分析和论证问题;③思维混乱,逻辑欠缺,层次不清;④主观题不按问题的分值组织答案;⑤不能准确地运用历史学科语言表述答案,不能辩证地评价历史问题;⑥组织答案的语言文字不规范。5、做题方法的问题:不善于利用排除法、不注意程度词、忽视时空背景等。6、卷面不整洁,部分学生未能做到书写工整化;层次段落化;表述要点化;要点序号化。四、在今后复习备考中应注意的事项:1、回归课本、落实双基,突出历史概念和阶段特征的掌握注重主干知识体系结构的多次重复构建,正确牢固地形成主干知识网络体系,以应对不同的情景材料,要尽量把这一工作做实做好。要让学生充分认识若将知识体系、历史阶段特征掌握好,再能将历史概念理解清,就能以不变应万变了。2、深化概念理解①把握高考所考查概念的主要类型和深度、广度。史实概念主要考查典章制度,如分封制、宗法制、科举制、均田制、联邦制、共和制、君主专制、君主立宪制,等等。史论概念主要考查思想学说和专用术语,如三民主义、民主主义、共和主义、自由主义;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市场经济、自由贸易、现代化、外交近代化、经济全球化,等等②深化重要概念的理解性学习。对教材涉及的具体的史实类概念,如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事物、著作、文献典籍、法律、制度、会议、党派等,通过查阅词典和专业著述,了解全面、清楚即可;对教材涉及的较抽象的史论性概念,如思想学说、专用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