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教学案例数学组潘连英数学知识,大体上指数学概念、数学命题、数学方法和数学史知识四类。数学知识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间含着人们丰富的创造性发挥。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就是掌握前人的经验,进而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经历着复杂的认识过程。小学生思维的具体性与直观形象性,决定了在数学学习中要给他们提供充分的感性经验,使他们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从而更好地形成抽象的数学概念,获得新的数学知识。以《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为例(它属于数学命题中的公式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大小是由什么决定的呢?这是研究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关键,传统的教学直接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底、高有联系这个知识结果告诉了学生,而忽略了过程。可以采用如下的方法体现全过程:首先,可以让学生拿出平行四边形来,自己想办法求它的面积。学生有的量边的长度,有的画方格,有的用剪拼的办法,从而初步发现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大小与它的底和高有关。其次,可以采用多媒体分两步演示一个不断变化的平行四边形,第一步演示平行四边形的一组对边逐渐延长,另一组对边及夹角不变,从而真切地感悟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它的底有关。第二步演示各边长度均不变,相邻两边夹角由小到大变化的平行四边形,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还与两边夹角大小有关,而夹角的大小决定了平行四边形的高,因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由底和高的长度决定的。然后,再鼓励学生继续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它的底和高究竟有什么关系,学生动手操作,利用转化的思想积极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选择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开展讨论研究,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使学生更深刻地获得数学知识。总之,数学学习应着眼于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知识技能、思维能力以及情感态度等多方面都得到进步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