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蜡烛,寻找幸福——高三经验交流会之带班心得林芝地区第一中学程莎莎内容摘要: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开展教育,同时不能忽略个人的发展。带好一个班,就要开好一个头,从始至终要坚持民主的教育理念,从接手新班级后的班干部选举,到班级中的集体主义培养,再到对学生的日常化管理,都离不开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个体发展这一中心。教师只有回归到教育的初衷,不做无用的盲目牺牲,才能寻找到太阳下最光辉职业的幸福感,我们也才能为教育事业不懈努力,奋斗终身!关键词:新课改班主任班级建设班干选举学生管理个体发展民主持续散发光热,不要蜡炬成灰我们迈着新课改的步伐前进着,在新课程的“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个核心理念下,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全心投入,力求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做主角,尽量让“每一位”学生的发展都能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有个性发展。可在实际教学和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许多教师又总是感叹:只要高考的指挥棒不停,我们就不可能实现新课标的教育目标。感叹之余,我们是否忽略了一个关键问题,那就是作为教育关键人物的教师的观念是否更新?在今天的教师队伍中,我们许多老师的旧观念其实还没有更新,那么如果教师自身不具备发展的新理念,又如何去用新理念教育学生呢?曾看到过一篇关于怎样做好班主任的文章,题目是《一个女班主任的一天》,故事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年轻的女班主任,每天早上5:30起床,6:00到校开始一天的工作。从看早操,看早读,查卫生,备课,上课,看课间操,批作业,去食堂监督学生吃饭,查午休,等她下班到回家已是中午,必须到家就吃饭,每天也只能“饭来张口”,赶紧吃完,每天也只有这个吃饭时间才能跟2岁的宝宝说上几句话。她在13:55分就已坐在教室,等候迟到的学生。终于上课了,她接着去办公室批阅周记,又总忍不住借着这个好时机和学生笔聊一番,没改几本就又是跑间操的时间了,紧接着也总还有处理不完的事——德育分又被扣掉了,又有同学丢垃圾了,某某又上课说话了······她于是不由得怒从心起——卫生、纪律,成天挂在嘴边还是要一犯再犯,全班教育,单独批评······该上晚自习了,她还没顾上喝一口水。终于下课了,接着到宿舍查看就寝情况,21:55回家,宝宝已经睡了。后记很有意思,说这位女班主任有一日在街上遇到儿时的朋友,朋友惊呼:哇!这么老了!是不是当老师很累啊!这位女班主任只有满脸堆笑说:不累不累,是天生老相!相信读完这个故事,我们和很多读者一样,心里都会沉甸甸的!我从她身上看到了我们日常工作的缩影,多么相似!细想想,多么可悲!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中小学教师人均劳动时间为9.67小时,远远高于其他一般职工日平均劳动时间。其中睡眠时间比其他职业的人平均少1小时,年超额劳动时间是420小时,这样长时间的超负荷工作,也使教师的身心都更易疲惫患病。我们真的只能做默默无闻只管牺牲的蜡烛吗?不!绝不是!在当今社会日益发展进步的大环境下,没有发展意识的教师,只做蜡烛式燃烧的教师,是可悲的!不应值得提倡。我们要大胆地让社会也纠正“老师就应当‘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种错误的评价标准。奉献,不仅仅应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奉献,应是发展的,长远的,持续的,这样教师所做的贡献才是巨大的,教师的人生才是无悔的,更有价值的。由上所述,我认为要做好班主任,思想上有没有持续发展的新理念,应放在首位。只有跟上社会发展的大洪流,才能做好当下新课改背景下的班主任,成为学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他人。正是在这种理念的坚持下,我将个人发展与学生发展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将发展的理念贯穿到班主任管理工作之中,六年的带班过程,是我与学生共同成长的过程,也是我与学生共同收获的过程。民主,应是一种生活方式能否带好一个班级,关键在班级管理的方法是否得当。我立足于学生长远发展的角度,赞成班级管理的方式更多的需要民主管理。我国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指出:“民主的时代已经到来。民主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我们对于民主的生活还不习惯。但春天已来,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