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铭传中心校何玉聪教材分析:《我不是最弱小的》是人教实验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七课,情节简单,文字鲜活,是一篇极具生命教育意义的经典文章。课文讲述的是小萨沙与一家人外出度假,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让一家人手无足措。因为出门时只带了一件雨衣,所以父母亲自然地把雨衣让给了最需要保护的萨沙。可出乎意料的是萨沙在父母的影响下,不甘于做弱小者,把雨衣盖在了风雨飘摇的蔷薇花上。就文本本身而言,文章说的是一件普通的生活小事,但透过字里行间,我们却可以感受到蕴涵其间的深刻道理。这既渗透了“不甘于做弱小者”的文本价值观念,又饱含着“保护弱小者”这样的信念情感,更体现了文本生命的高度意义。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2.联系上下文品读体会反问句的表达效果。3.通过品读理解课文,体会萨沙一家人关爱弱小的优秀品质。教学重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2.通过品读理解课文,体会萨沙一家人关爱弱小的优秀品质。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揭题,读题:1.板书:我不是最弱小的,指读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是一家人中最小的孩子——五岁的萨沙说的一句话。他为什么这样说,怎样证明自己不是最弱小的,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那个美好的假日,走进萨沙的内心世界,相信大家会对弱小,对萨沙一家的美好品质更深刻的理解。2、复习生字、新词。二、学习第1、2自然段假日里萨沙一家人到森林里度假,森里是那么美好。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1、2自然段,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森林的美好?2.学生自读3.组织交流,用自己的话来概括:(野蔷薇美。)课文中是怎么描写野蔷薇的美的?谁来读一读。在森林中有这么美丽的蔷薇花陪伴,萨沙一家人聊天、看书,生活是那么温馨美好。4.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正在这时一场大雨突然来临,请同学们读描写雨景的语句,划出体现雨大的词。相应出示:雷声大作,倾盆大雨,“倾盆大雨”就是……?5.就在这雨中,一场温馨的关爱弱小的传递开始了,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3—8段,边读边划出萨沙说的话,并思考:倾盆大雨之中,发生了什么事儿?萨沙为什么说自己不是最弱小的?三、品读对话、体验真情1、学生默读自学。2.组织交讨论:谁来和大家交流第一句?生读后交流。面对萨沙的疑问,妈妈做出回答大家读-----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面对妈妈的回答萨沙又说了什么?交流第二句,这是什么句?(反问)可以把它变成这样吗?为什么?(不甘弱小----)投影出示:这么说我就是最弱小的了?这么说我就是最弱小的了。这就是反问句的魅力---表达丰富而强烈的情感。面对萨沙的反问,妈妈笑着说---生读,这下萨沙该怎证明自己不是最弱小的呢?生回答,出示投影语段和图萨沙是一家中最弱小的,所以大家都把雨衣让给他,那萨沙为什么要把雨衣让给野蔷薇呢?我们来看看雨中的野蔷薇是怎样的?投影出示图和文:大雨已经打掉了两片蔷薇花瓣,花儿无力地垂着头,显得更加娇嫩。指名读,并说说:看,雨中的蔷薇花正向我们呼喊什么?你想说什么,你更想做什么?此时的萨沙做了什么?谁来读?是啊,作者在第二自然段写了蔷薇花带给我们美丽和芳香,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第8自然段又写了大雨中的可怜蔷薇花,需要我们的保护。这样前后照应是要告诉我们弱小者不仅仅是年龄、力气、身体比我们弱小的,一切身处困境急需帮助的人或其他事物都是弱小的,都需要我们的保护。萨沙保护了比自己更弱小的蔷薇花,他又说了什么话?生读。你会把它变成带句号的句子吗?对比读,你认为他这句话里饱含着什么意思?妈妈又将怎样回答他?(萨沙一家这种自觉保护弱小者的精神真让人感动。现在让我们再次用心用情读这一段话)分角色朗读萨沙的三次对话投影出示三次对话分角色读,读好母子对话。④总结:父母言传身教,用自己保护弱小的实际行动教育了萨沙;而年仅5岁的萨沙内心不甘心做弱小者,不愿意只享受别人给予的保护,而努力的去保护比自己更弱小者更让人感动、钦佩、学习。三、拓展阅读生活中还有许多像萨沙这样不甘弱小的,勇于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