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历史课阶段性小结的板书设计关键词:点、线、面网络体系;新史学范式展示;多媒体应用整个高中阶段,不仅是学生积累历史学科基础知识、夯实历史学科能力的重要阶段,也是学生历史学科基础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阶段。学生怎样把历史学科知识转化为学科能力,这关系到历史教学的改革问题。然而课本知识的组织形式是否便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吸收、理解和运用?是不是所有的课本知识都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学科核心知识呢?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教给学生零散的、孤立的知识与教给学生网络化、系统化的知识,教给学生一般性的知识与教给学生学科的核心知识,单纯教给学生感性材料与同时教给学生理性知识,单纯教给学生感性材料与同时教给学生理性知识效果大不相同。学生学习的过程是教材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个体认知结构的过程。故有必要在教材知识结构与学生认知结构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要想使教学内容更加切合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需要,教学内容要尽可能构成点、线、面网络,学生就可以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进行知识的迁移,学生掌握的知识就是完整的、全面的。怎样使学生形成对知识的系统化、网络化,关键是对每一个历史阶段小结进行归纳,其中板书的设计尤其重要。板书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整个教学思路和教学内容的浓缩,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把板书视为洞察教材的“窗口”、开启思路的“钥匙”、排疑解难的“桥梁”、实施教学的“蓝图”,是一点也不为过的。然而对一个历史阶段小结的板书设计,是整个这一历史阶段有效的点睛之笔,这一笔使学生在零散知识的基础上形成完整的网络化图像,从而达到质的飞跃——对知识系统把握的关键之笔。许多教师只是重视上好每堂课,讲好每一个知识点,缺乏知识的条理化和系统化,究其原因就是没有做好历史阶段性小结,也就是只画“龙”而未点“睛”。所谓历史阶段性小结的板书设计,是教师在原有的知识结构基础上的一种再创造,是对所授知识的一种概括,是指导学生复习时学会把书由厚读薄,由薄读厚的金钥匙。要在一快黑板上高度概括出某一历史阶段的点、线、面网络,既是大题小作,又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既要有覆盖面,又要有线索条理,对教师讲也属一件不易之举。要做好这种板书设计,教师必须首先要领会教学大纲要求,深入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标,其次抓住教学难点、重点,尽量使设计向符合直观性条理化、易掌握的方向发展。“点”指历史的基本史实和历史的概念,是历史的点、线、面网络中最基础的知识。如“贞观之治”、“猛安谋克制”、“三省六部制、租庸调制”等。基本线索是历史知识网络中的“线”。一切历史的现象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前后相承的。历史教师教给学生的历史应该是系统的知识,而不是彼此孤立的,支离破碎的知识。故在授完某一阶段历史后,应通过板书设计引导学生将这一阶段发生的具有某种内在联系的历史现象前后连珠串线,纵向归纳概括历史知识,找出其发展的基本线索。例《世界近代史》上册第一章“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总结归纳本章各小节之间的知识点关系时板书可做如下设计:资本主义萌芽产生1商品经济的发展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导致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除了纵向联系外,同一时期的历史在内容上又涵盖了政治、经济、民族、文化外交等。而这些方面又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这就构成历史知识本身具有的一种横向联系的“面”。如明清(前期)的历史可引导学生通过对这一时期的内容整理,就可归纳出这一阶段国内的基本特征。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政治:君主专制高度强化文化:文化专制,大兴文字狱民族关系: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对外关系:闭关锁国明清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走向衰落运用新范式,构建历史知识体系,进行历史评价,范式的多样化启示我们要从不同视觉去观察和评价历史现象,既要按传统范式评价,又要学会按新范式进行评价,下表所示,是对孙中山的多视角评价:传统视角: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革命史范式评价)①中国现代化的光辉先驱(现代化范式评价)②中国近代文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