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本课结构结束分裂实现统一统一符合国家、民族利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施行暴政短命而亡壹秦王扫六合——秦之统一秦之统一我说秦统一六国是天时地利人和,你同意吗?天时顺应统一的历史趋势;社会经济发展,各民族和地区之间联系加强(一方面为统一奠定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也要求突破政治分裂带来的障碍);长期战乱,人民渴望统一。地利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0102秦之统一我说秦统一六国是天时地利人和,你同意吗?人和秦王励精图治,广纳贤才,吏治清明;商鞅变法,奠定基础;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03远交近攻,战略得当。咸阳秦前230年灭韩前221年灭齐前228年灭赵前225年灭魏前223年灭楚前222年灭燕前221年建立秦朝策略:远交近攻,分化瓦解,各个击破北抵长城南濒南海西到陇西东达大海(2)征服南方越族地区,修灵渠;设郡县,开五尺道,加强了对云、贵一带西南夷的控制(3)北击游牧民族匈奴的进攻,修筑了万里长城。(1)秦灭六国秦统一的过程:(西起临洮、东至辽东)问题3.秦实现国家统一,有何重大的历史意义?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重大转折点。(1)建立起幅员辽阔的国家,奠定了此后历代疆域的基本版图。(2)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结束了战乱局面,符合历史潮流,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发展奠定了基础。(3)空前统一的国家政权,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推动了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贰两千年之政,秦政也——秦之统治专制主义:是与民主政体相对立的概念。体现在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上,其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的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专制主义是决策方式。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中央集权是管理形式。大一统:“大一统”不同于“大统一”,不只是单纯的地域统一,更多的是指在国家政治上的整齐划一,经济制度和思想文化上的高度集中。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1.政治体制之创设(1)皇帝制度材料一: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命为“制”,令为“诏”,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制曰:“死而以行为谥,则是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自今以来,除谥法。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资治通鉴》卷七材料体现了皇帝制度什么特点?材料二: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ズ休息。——《史记·秦始皇本纪》皇帝独尊皇位世袭皇权至上(2)三公九卿制御史大夫丞相太尉奉常廷尉少府卫尉宗正郎中令太仆典客治粟内史皇帝三公为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是“百官之长”“掌丞天子,助理万机”。秦朝设左、右丞相,以右丞相为尊;太尉掌军事;御史大夫“掌副丞相”,主管监察。职事人员为有才能的文武官员,皆受命于皇帝,各有职分、等级、俸禄,公与私分明,政绩有考课,讲效率,有升迁,体制划一,组织完备。——摘编自《中华文明史》三公九卿,各司其职,互相牵制,保证皇权。在地方彻底废除分封制,将战国时已经产生的郡县制在全国推广,设立郡、县(道)两级行政机构,其主要官员由中央任免和考核。县(道)以下设乡、里和亭,分别负责管理民众和治安。在地方彻底废除分封制,将战国时已经产生的郡县制在全国推广,设立郡、县(道)两级行政机构,其主要官员由中央任免和考核。县(道)以下设乡、里和亭,分别负责管理民众和治安。(3)郡县制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史记·秦始皇本纪》【课堂拓展】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比较项分封制郡县制不同点盛行时期商周等早期社会秦以后的各个时代实行条件与宗法制相联系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建立基础血缘按地域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