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化万物智在融合——让信息技术助推高中地理课堂进入“地理+”时代摘要:数化万物、智在融合,信息技术和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融合,能为学生创造充满趣味、丰富内容以及实用的学习环境,并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把计算机网络、教材等辅助资料作为学生获取知识、探索问题、协作讨论、交流认知的工具。加强了学生的自主性、交互性和个性化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和实践运用能力,助推地理课堂进入“地理+”时代。关键词:信息技术大数据地理课堂融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在“教学与评价建议”部分指出:“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是地理教学改革的助推器,对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帮助学生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地理教育具有重要作用。借助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学习,是面向未来的学习方式之一,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开放性学习空间。”中国国际大数据博览会近几年均在贵阳召开,我们身为贵阳人真切的感受着信息技术带给我们的时代变化与震撼,当今世界在科技力量日益影响下,计算机、多媒体、云计算、大数据等数字化技术逐渐融入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整个人类社会步入了信息大数据时代。而我们作为培育时代新人的教育者,首当其冲应该适应社会、接纳并更多的运用新理念、新技术。高中地理学科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教师如果还沿用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学生则难以形成比较系统性的知识体系,虽然通过学习能强化理论知识,但在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上仍有欠缺。因此,信息技术和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融合,能为学生创造充满趣味、丰富内容以及实用的学习环境,并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和实践运用能力,助推高中地理课堂进入“地理+”时代。一、地理教学中基于大数据平台对学生的学情分析教学是一种目的性和意识性都很强的系统活动。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知识、习得技能、发展智力,形成态度和相应的品质。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无不都在要求在课程的领导下,通过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也就是把可能水平不断转化为现有水平。因此,全面深入的分析学情,找准学生的潜在水平和现有水平,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学过程中的数据无处不在。如课堂教学中某个知识点的教学及习题反馈,课后作业中每个学生对每个题目的作答信息,一次考试后形成的试题分析报告和成绩统计信息等,都蕴含着大量有价值的鲜活数据,但却往往被忽略。如何收集这些常态化的教学数据,并应用数学统计、数据挖掘等技术手段,进行深入有效的分析挖掘,发现规律,找到问题,既形成一些共性的教学策略,又提出一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让数据为教学服务,就显得很有意义。这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教学数据收集与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在地理课堂中进行精准化教学,从而提高地理教学的有效性。当前,我校“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精准化教学”研究重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真实全面的数据采集;二是精准科学的数据分析;三是精准高效的教学活动。三个方面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形成了一个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精准化教学模型。数据是基础、也是核心。一般教师使用的数据都是基于自己在地理教学中观察的结果或是自己的个人评估等,这些包括教师们从日常地理测试以及家长那收集的关于学生学习地理的表现情况。大数据应该将这些放大很多很多倍。只有采集了学生学习过程中常态化的海量数据,教师才能说“了解”每一位学生,才能看到学生发展进步的动态过程,进行客观理性的学情分析和学生学业水平评估。通过数据采集,可以获得学生学习过程中最鲜活、最丰富的真实数据,如学生解答的痕迹、教师批改的痕迹等。我校在使用数字云平台阅卷系统之后,地理备课组的老师们可及时通过周考、月考、模考的反馈数据进行学生一阶段的学习掌握情况进行精准分析,可第一时间发现学生知识的空白处,便于在下一阶段的教学中查漏补缺,夯实基础。不仅如此,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试卷中存在的问题,难易度是否符合学生的现有水平,对出题老师提高试卷精确度有着非常大的帮助。每一道错题的背后,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虽是同一题目出现错误,但学生的出错原因是各不相同的,有的学生审题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