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单元主题为经,学习任务群为纬——依托新教材进行群文阅读之反思一、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出现的群文阅读教学问题(一)学生阅读兴趣弱,找到重心后疲于思考,不愿深挖。当前的高中语文学习中,针对单篇文章,学生们尚且能够对文章进行传统的分段归纳概括。只要给定足够时间,“精读”文章对他们来说并非难事。但问题也正在于此,群文阅读的特殊性在于对多个文本的联合阅读中,文本的表层或者深层之间均有一定的关联性,当我们选择一组文章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时,学生仅仅浅尝辄止,将任务群的核心问题回答以后就不作思考,认为文本的阅读深度尽在于此了。这种惫懒心态容易让群文阅读与以前的比较阅读类同起来,难以做到区分之余,对文本解析与情感体验也会流于表面。(二)部分学生注意力松散,归纳文章不精。阅读并非朗诵、听讲那样相对机械的教学活动,对于学生来说,阅读是更加发挥他们主观能动性的、对语文之美的直接体验。因此需要留足时间给学生进行阅读、理解概括、思考、阐发、联想、印证、拓展……这样教学时长在本就课时紧张的情况下就被放大了,而且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将成为决定阅读体验的先决条件。若是没有集中注意力归纳思索,就容易对文章主旨把握出现偏差,进而出现差异时出现不自信的心态,恶性循环,更不愿意阅读。(三)对学生学情把握偏差,难以收获预期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群文阅读教学时,教师往往会结合大部分学生先前学习阶段的阅读量和阅读习惯进行选文,这种做法虽然是从学生角度出发,但仍然难以达到教师预期的阅读效果。因为学生的学情从阅读量与阅读习惯中难以体现完全,也即是说,阅读选材不仅需要看“量”,更要重“质”。“质”的缺席让老师抓不准学生学情之余,偏功利性的阅读引导也让学生自以为完全掌握理解,“既成完成任务,那么达标即可。”怀着这样得过且过的心态,群文阅读将难以开展。二、浅谈依托新教材进行群文阅读可供参考的方法。(一)从单元主题生发,建立群文阅读意识。群文阅读其本质就是将一组文章,用一定的方式进行组合,指导学生阅读,并在阅读中开掘出自己的独立观点,实际应用在课堂中,就是师生围绕着一个或多个主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师生围绕主题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这种教学方式打破了以往师生习以为常的阅读习惯和讲授思路,因此教师需要在进行群文阅读之前,引导学生树立起群文阅读意识。在这方面引导的思路可以直接在新教材的任务群与单元前导读中寻求思路。单元主题出发,将本单元的众课文以何聚合的关键点找出来,并以此设计教案,在授课过程中不断强调核心概念,并对其进行阐发与拓展思考,使学生在对比阅读中逐渐摸索出几篇课文之间的共性,为他们顺利进入群文阅读阶段奠定基础。例如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的第七单元,课文包括《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我与地坛》(节选)、《赤壁赋》、《登泰山记》单看文章可以初步分为古代游记散文与近现代写景散文,但每篇文章的情致不一,如何对它们进行有机结合呢?根据单元导读中的关键词“自然”“抒情散文”,此处应把握住本单元的核心主题“感悟自然之美与对生活的热爱”。由此提纲携领,勾连起本单元的几篇文章。明确本单元的素养目标中的美育观念:反复涵泳咀嚼,感受作品的文辞之美。(二)精读单篇课文为范,师生共读探究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有助于解决单篇阅读的问题。反过来单篇阅读的经验也能给群文阅读提供参考。单篇阅读的形式多是重视知识的传递,更关注单篇文章的深度与知识衔接,而群文阅读则是重视应用性阅读与素养提升。单篇阅读经验学生并不缺少,但如何将其转化为群文阅读的经验,这就需要参考每个单元后的教学任务群。当以不同角度的教学任务为导向,对一整个区块的阅读进行指导与规划时,学生就会形成多元化的阅读理解,而不是单一地对某一篇文章进行反思思索。此时老师可以起到带头作用,以某一篇课文进行精讲细讲,并且抓住核心问题进行引导分析,仍以第七单元的“自然之美”作为范例,此处就可以抓住单元学习任务群中的第一项任务:“《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我与地坛》描写的都是同一个城市的景物,却呈现出多姿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