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明清之际的社会特征(背景)明清之际的社会特征(背景)(1)经济因素:明清之际的社会特征(背景)(1)经济因素:①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与发展。明清之际的社会特征(背景)(1)经济因素:①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与发展。②统治者极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2)阶级基础:(2)阶级基础: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工商业者阶级队伍扩大,他们要求反对封建束缚,发展商品经济。(3)思想因素:(3)思想因素:宋明理学日益僵化,统治者的法治思想占主导地位,八股取士、三纲五常扼杀人的个性,摧残人们的思想,思想家要求挣脱思想束缚,实现个性的自由发展。(4)政治因素:(4)政治因素:①明末清初,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封建社会的危机日益加深。(4)政治因素:①明末清初,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封建社会的危机日益加深。②统治者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专制统治走向腐化。一、李贽的离经叛道一、李贽的离经叛道1.李贽的生活经历求学做官入狱一、李贽的离经叛道1.李贽的生活经历2.李贽的思想主张一、李贽的离经叛道1.李贽的生活经历2.李贽的思想主张(1)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反对绝对的思想权威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焚书》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藏书·卅纪列传总目前论》仲尼虽圣,效之则颦,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态。——《焚书·何心隐论》一、李贽的离经叛道1.李贽的生活经历2.李贽的思想主张(1)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反对绝对的思想权威(2)揭露道学家的虚伪阳为道学,行若猪狗。——《焚书·何心隐论》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世间种种,皆衣与饭类耳。故举衣与饭,而世间种种自然在其中;非衣饭之外,更有所谓种种绝与百姓不相同者也。——《焚书·答邓石阳》一、李贽的离经叛道1.李贽的生活经历2.李贽的思想主张(1)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反对绝对的思想权威(2)揭露道学家的虚伪(3)抨击封建社会的一些传统观念,强调个性发展李贽说:“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并赞扬卓文君私奔再嫁司马相如“正获身,非失身”,“当大喜,何耻为?”——参见李贽《初谭集》《藏书》一、李贽的离经叛道1.李贽的生活经历2.李贽的思想主张3.影响二、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二、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1.生活背景二、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1.生活背景2.思想主张二、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1.生活背景2.思想主张(1)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猛烈抨击二、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1.生活背景2.思想主张(1)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猛烈抨击(2)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二、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1.生活背景2.思想主张(1)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猛烈抨击(2)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3)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明夷待访录·原君》二、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1.生活背景2.思想主张3.作用三、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三、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1.生活背景三、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1.生活背景2.思想主张三、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1.生活背景2.思想主张:经世致用《天下郡国利病书》顾炎武早年在明末参加过反对宦官和权贵的斗争。清兵入关南下,他又参加抗清起义。失败后,遍游华北等地,考察地理民情,力倡“经世致用”之学,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天下郡国利病书》的内容涉及古代郡县地方的历史、地理情况,并指出针对其利病的治理方略。《日知录》书影材料一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顾炎武《日知录》材料二君子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亭林文集》1.批判君主专制,提出“众治”的主张;2.主张“经世致用”,注重实学。三、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1.生活背景2.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