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大班孩子的学习习惯目前,很多大班孩子的家长开始为孩子上小学的事情焦虑、忙碌,好象要准备、要了解的事情太多,一下子都没了主意。的确,对于上幼儿园大班的孩子来说这是至关重要的几个月,因为再过几个月,他们就要上小学了。因此很多家长都十分担心自己的孩子是否能顺利地过渡到小学。其实,我认为进入小学不仅要求幼儿准备一定的知识,技能,更要求幼儿具有一定的社会适应能力。其中学习能力尤其是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极为重要,只要孩子们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后就可以微笑着学习.也能为幼儿的小学学习甚至一生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这是每个大班老师与幼儿家长都在思考的问题。众所周知:成功教育从习惯养成开始。教育的核心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学会做人。习惯是一个人存放在神经系统的资本,一个人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最近,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专家孙云晓指出:“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如果是好习惯,将会终身受益,孩子小时是培养习惯的最佳时期,有一个公式:早期教育花一公斤的气力=后期教育花一吨的气力。说明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如:几年前,当几十位诺贝尔奖得主聚会时,记者问其中一位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请问您在哪所大学学到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这位科学家平静的说:“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学到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做错事要道歉,仔细的观察事物。”这位科学家出人意料的回答,直接说明了儿时养成的良好习惯对人一生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当然,学习习惯的养成也是如此。一、什么是学习习惯呢?学习习惯是指孩子在一定的学习情景下自动的去进行某些活动的特殊倾向。也就是说到了一定时候,孩子会自动地学习。如:有一个老师的孩子去上海参加一个全国性的竞赛,带队的老师回来后很有感慨的说了一件事:那天在轮船上,晚餐后,同学们都在甲板上观看风景玩去了,过了一会儿,没经任何人提示,也没任何人要求,该做功课的时候了,那个老师的孩子就独自到船舱里拿出书本,旁若无人的开始学习起来——带队的老师感慨道:那就是习惯。二、怎样科学的引导孩子习惯的养成呢?孙云晓教授的公式是培养好习惯用加法;克服坏习惯用减法。那怎么说培养好习惯用加法呢?如培养孩子爱画画的习惯,今天教他画一只小兔子,明天画小兔在吃青草,增加画青草或草地,后天在草地上画几朵花,再后天在天上画白云太阳。这样一天一天的增加,画画的好习惯就自然的养成了。克服坏习惯怎么用减法呢?如幼儿园的孩子坐不住板凳是正常现象。有位细心的老师观察写作业的孩子,一会喝水,一会撒尿,不到一小时出来四五次。这位老师看在眼里却没有急于求成,而是在第二天孩子写作业前给孩子提了个建议:坐下前把该办的事办好,我看你写作业时出来3次完全可以。孩子在老师的鼓励下果真少出去一次;过几天老师又提议再减少一次,孩子又轻松做到了。老师的要求依次递减,直到孩子可以集中精力把作业写完,既帮孩子克服了不良习惯,更重要的是保护了孩子的自信心。所以我认为好习惯的养成不在一朝一夕,贵在长久坚持。三、要培养那些良好的学习习惯?1、首先要养成遵守幼儿园各种规章制度、课堂纪律的习惯。尽量让孩子按时上幼儿园,不迟到,不早退,上课不开小差。这对于幼儿学习、生活的良好习惯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有些家长认为到园没有固定的时间,想什么时候来就什么来,甚至不想来就不来了。还有的家长自己休息在家,就放任孩子不上幼儿园,还帮着孩子撒谎,向幼儿园请假。这样的行为是万万要不得的。不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要知道,上了小学可不能那么随便,到时候只会让孩子更难适应小学生活,对学习不利。2、独立思考。家长对孩子不能解决的问题要采取诱导的方式引导孩子思考问题,重要的不是教会孩子一道题怎样解决,而是要告诉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众所周知,独生子女普遍存在着一个不良的性格特征其中之一就是懒惰。由于成人过分的包办代替,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