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的肠道保健机制益生菌是一类重要的微生物调节剂,对肠道健康具有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益生菌不仅能调节肠道菌群环境、提供能量,还能激活肠道自身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系统,达到保护机体的目的。本文论述了益生菌对肠道的保健作用机制。标签:益生菌;调节肠道;黏膜免疫;细胞免疫;体液免疫人体接触外界最密切相关的器官是肠道,肠上皮细胞不仅可以控制人体的消化和吸收,而且在免疫防御和免疫耐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肠道营养吸收和利用产生直接影响,而营养不良可引起肠道相关淋巴组织Th22细胞因子减少,降低CD11b/CD18的黏附分子表达和中性粒细胞取向和吞噬作用,从而增加感染的机会[1-2]。益生菌源于拉丁文Probiotics,意为有利于生命。营养学界普遍接受的定义是益生菌是对人体有益的细菌的总称,可直接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以保持肠道菌群平衡。益生菌能抑制有害微生物和病原微生物的增长,具有提高机体免疫[3]、降低致癌概率[4]、缓解乳糖不耐症等作用[5]。本文讨论了益生菌对肠道健康的影响机制。1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1.1促进消化益生菌可以发酵乳糖产生更有利于人体消化和吸收的乳酸[6-7];水解人体消化不完全的蛋白质;增加可溶性钙、磷和维生素B族的含量[8-9]。益生菌及其代谢产物可促进人体消化酶的分泌和肠道蠕动,并进一步促进消化吸收。双歧杆菌产生的有机酸还可以增加粪便的湿度,有效防止便秘[7,10]。1.2调节菌群由于种属、位置、年龄、生理状态和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同,微生物群具有特定的构成微生态平衡的定性、定量和定位结构。抗生素、药物以及激素等容易打破微生态平衡。微生态制剂能通过调整肠道菌群的比例,确保肠道菌群的优势和稳定的最佳组合,以纠正肠道的功能障碍。有研究[11]发现凝结芽胞杆菌对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志贺菌和变形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同时发现抗菌物质是乳酸和低分子量一级胺类混合物,凝结芽胞杆菌还能分泌抗菌肽物质——凝结素,达到保护肠道的作用。1.3产生代谢产物益生菌在肠道中产生大量的低分子酸、过氧化氢、抗菌活性肽,以减少肠道内的氨和胺等有毒物质,抑制产胺的腐败菌的生长繁殖,吸收内毒素,降低内毒素的来源,通过抑制有害细菌来阻碍前致癌物转化为活性致癌物[12],从而降低癌症的发病率[13]。1.4竞争黏附,形成生物屏障益生菌定植于机体后,在自然生态条件下大量繁殖,大大限制了肠道有害微生物与肠上皮接触及其毒素的致病作用,防止病原体的繁殖和肠上皮组织的吸附。如双歧杆菌在磷壁酸与肠黏膜上皮细胞紧密结合后能对致病菌产生屏障功能[14],同时通过产生细菌素与胞外酶对外来微生物产生拮抗作用。益生菌占据宿主动物消化道的定植位点,减少机体被致病微生物感染的机会。大肠埃希菌是消化道的常见细菌,如果过量繁殖会导致疾病发生,而定植在胃非分泌上皮的乳酸菌能有效控制疾病的发生。在家禽嗉囊上皮细胞定植的乳酸杆菌能和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及其他病原体产生竞争性排斥作用,因此,当饲料中存在乳酸杆菌时,动物的整个消化道都能产生竞争性排斥作用。1.5生物夺氧肠道菌群中,厌氧菌处于优势地位,需氧芽胞杆菌进入机体消化道后消耗大量氧气,导致肠道内氧分子浓度下降[15],为厌氧微生物的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从而能提高了厌氧菌的定植效果。人体大多数益生菌为厌氧菌,而致病菌多为需氧菌。由于益生菌对肠道环境的调节,致病菌生长长期受到抑制,因此,腹泻及其他多种消化道疾病的发生均能得到明显的减缓[16]。1.6提供能量,促进代谢肠黏膜中的谷氨酰胺、谷氨酸和天冬氨酸代谢能为肠黏膜生长、发育和代谢提供能量,而嘌呤和嘧啶核苷酸及谷胱甘肽的合成为肠道利用谷氨酰胺、谷氨酸、天冬氨酸提供了有效的生理途径。仔猪肠道利用氨、谷氨酰胺和精氨酸合成尿素,尿素合成对于肠细胞的氨中毒具有防御作用,谷氨酰胺可促进胃黏膜氨基己糖和氨基葡萄糖的合成,对胃黏膜有一定的保护作用[17]。水解酪蛋白可刺激生长迟缓的猪仔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增殖和麦芽糖酶活的趋势。在消化道中长链脂肪酸能为小肠提供能量,短链脂肪酸的分解产生的丙酸、丁酸,为结肠提供能量,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