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中三氯化氮安全规程1、主题容与适用围本规程规定了液氯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有关三氯化氮的安全要求。本规程使用与液氯生产企业及有液氯汽化工序的企业。2、引用文件化学工业部(81)化化字第655号文氯碱生产技术(上册)化工部化工司1985GB5138-2006工业用液氯GB11984-1989氯气安全规程3、三氯化氮的主要理化性质三氯化氮是一种黄色粘稠液体或斜方形晶体的含氮化合物,有类似氯的刺激性臭味,在酸、碱介质中易分解。在空气中易挥发;它在气体中体积百分比5%-6%时有爆炸可能。60°C时,在震动或超声波条件下,可分解爆炸;在、镁光直接照射下。瞬间爆炸。与臭氧、氧化物、油脂或有机物直接接触,易诱发爆炸。2摩尔三氯化氮爆炸时,分解为1摩尔氮气和3摩尔氯气,同时放出110千卡热量,在容积不变的条件下爆炸,温度可达2128C,压力5361大气压,在空气中爆炸温度为1700C。4、安全监控比重1.653千克/米3,熔点小于-40C,沸点小于71C,自然爆炸温度95C。(1)液氯生产企业及有液氯汽化工序的企业必须建立三氯化氮安全监控分析手段。(2)三氯化氮安全监控分析项目分别为:化盐水、工业盐、工业用卤水和电解盐水中无机铵含量和总铵含量的分析方法,氯气、液氯和液氯残液(带液氯)中三氯化氮含量的分析方法。(3)有液氯汽化工序的企业可选用液氯和液氯残液(带液氯)中三氯化氮含量的分析方法。(4)无机胺含量和总铵含量的分析方法(详见附录A)(5)三氯化氮含量的分析方法(详见附录B)(6)测定仪的技术要求用于三氯化氮安全监控分析的测定仪器必须经过中国氯碱工业协会的技术鉴定。(7)三氯化氮安全监控指标无机铵和总铵含量见表1.表1、无机铵和总铵含量项目指标无机铵总铵样品化盐水<0.2mg/L<1mg/L工业盐<0.3mg/100g<1mg/100g工业用卤水<1mg/L<2mg/L进槽电解盐水<1mg/L<2mg/L三氯化氮含量见表2。表2三氯化氮含量项目指标样品三氯化氮(质量分数),%气氯企业自定液氯<0.04液氯残液(带液氯)<0.5(8)分析频次化盐水中无机铵和总铵企业自定工业盐中无机铵和总铵每批一次工业用卤水中无机铵和总铵车、船运:每车、船一次管道运输:每天一次电解进槽盐水中无机铵和总铵每天一次氯气中三氯化氮企业自定液氯中三氯化氮每批一次液氯残液(带液氯)中三氯化氮企业自定当无机铵、总铵及三氯化氮超标时应适当增加频次5、安全生产(1)液氯生产企业及有液氯汽化工序的企业必须要有安全管理人员负责本企业三氯化氮安全工作,安全管理人员必须经过管理、技术培训,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2)三氯化氮安全监控分析人员必须经过技术培训,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3)严格控制三氯化氮安全监控各项指标,特别要严格控制液氯和液氯残液(带液氯)中三氯化氮的指标。(4)工业盐和工业用卤水的运输过程中要严格避免铵类物质的污染。(5)电解盐水的生产环境要避免氨的污染。(6)眩晕感不含铵或含铵低的助剂处理盐水。(7)企业必须使用经过中国氯碱工业协会鉴定的除铵、除三氯化氮的技术和装置。(8)严禁氯化钙冷冻盐水系统的压力大于液氯系统的压力,严防冷媒和液氯的混合,加强冷媒中有害组分(氨、游离氯)的监控分析。(9)液氯汽化器、氯气缓冲罐等设备的设计制造,必须符合《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有关规定。(10)用于液氯生产的设备、阀门不准使用能与氯发生化学反应的润滑剂。(11)液氯汽化器等设备必须装有压力表、液面计等安全装置。(12)严禁将液氯钢瓶、贮罐作为汽化器使用。(13)严格控制液氯汽化器液氯进料量和汽化量的平衡,严禁将液氯压入氯气缓冲罐,严禁将液氯汽化器的液氯蒸干(连续进料、液氯完全汽化的汽化器不在此例)。(14)严禁使用没有液氯残液(带液氯)排放出口的液氯汽化器,液氯残液(带液氯)排放后经过有效处理。(15)液氯设备停用时,不允许作为原氯管道通过。(16)对液氯钢瓶的灌装和贮存运应严格执行《气瓶安全监察规程》。6、危情现场的处理(1)必须由安全管理人员负责危情现场的处置工作,非抢险人员一律撤离现场。(2)根据生产实况和现场采集相关样品的检测数据,指导安全排险。3)在液氯汽化器等设备液氯中三氯化氮含量偏高的状况下,严禁用汽化排氯的处置方法。4)严格控制液相中三氯化氮含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