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高效农业加快农民增收致富步伐论坛共识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XX市地处黄淮海平原,全市农业人口122万人,常年耕地面积204万亩,常年粮食播种面积400万亩,大宗作物以小麦、玉米、大豆为主。20XX年,全市实现农业增加值57亿元,增长5.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240元,比上年增长13.1%。多年来,XX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不断创新机制、完善政策,加快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基本情况(一)农业政策支持逐步完善先后出台了《关于促进现代农业和食品工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重点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土地流转、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发展、高效农业规模化发展。近三年来,全市共落实农业“四项”扶持项目1000多家,落实财政补贴资金近6000万元,拉动社会资本投入10亿元。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全市旱涝保收面积110.5万亩,占耕地面积的54.2%。涉农信贷投放不断加大,涉农贷款保持快速增长。至20XX年6月末,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189.75亿元,较年初增加25.65亿元,增长15.63%,高于各项贷款增幅9.73个百分点。-1-(二)农业科技贡献率持续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动物防疫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等不断完善;与中农大、安农大、省农科院开展战略合作,技术引进、人才培训等效应显现,科技兴农步伐不断加快。推动实施了小麦高产攻关、玉米振兴计划、畜牧科技进万家、测土配方施肥、农村沼气建设及新型农民培训等一系列农业科技进步工程。近三年来,累计引进、试验、推广应用新品种100余多个,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畜禽良种率达到90%以上。全市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4%,小麦生产实现全程机第1页共7页械化。优质麦、优质肉猪、设施蔬菜、大中型沼气管理等综合生产水平走在全省前列,科技进步对全市农业的贡献率达60%。(三)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与“十二五”初相比,蔬菜总产由42万吨提高到58万吨,增长38%;肉蛋奶总产由13.7万吨提高到15.2万吨,增长10.9%;粮食生产获得“十连丰”,优质小麦订单面积从2007年的50万亩迅速发展到20XX年的100万亩,订单优质率100%。今年全市小麦单产达到507公斤,总产达92.6万吨,增长4.5%,单产、总产再创历史新高,在全省第二个成功创建小麦千市斤,标志着XX市在良种运用、农机农艺结合、社会化服务、高产技术集成运用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四)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农业生产加速向优质、高效、规模发展,土地流转面积达到-2-53万亩,占耕地面积的26%;已建成百亩以上规模连片蔬菜种植基地200多个,是全省最大的日光温室蔬菜基地之一;形成塔山石榴、和村苹果、段园葡萄、黄营灵枣、东山杂果5个优质水果生产基地;建成规模养殖小区(养殖场)2000余个,规模养殖比重已超过80%,走在全省前列。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20XX年全市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428亿元,是“十二五”初2.2倍,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4.4:1。(五)农业经营方式加速转变以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核心的产业化经营机制逐步建立,全市已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60余家,其中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32家;培育农民合作社1036家,带动农户14.6万户;培育各类种养大户3970多家,注册家庭农场395家。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基地”等模式,建立起150万亩优质麦等8大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全市培育农机服务队等社会化服务组织200多个,建立各类农产品市场182个,培育农村经纪人队伍3万余人。(六)林业发展步伐持续加快截至20XX年底,全市共有林地78万亩,林木蓄积量达279第2页共7页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19.11%,林木绿化率23.23%,全市林业产业总产值达15.08亿元。把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作为统筹城乡绿化、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抓手,高位推进。市财政每年拿出1000万元,用于开展创模工作。全市森林增长工程累计完成造-3-林83826亩,完成省下达造林任务的116.2%。累计完成石质山造林14.6万亩,栽植各类苗木1200余万株,苗木成活率达90%以上。编制完成的《石质山造林技术规程》已作为XX省地方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