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估中的“软因子”摘要: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通过教育取得成效,检验、评估是肯定成绩、查找不足,改进工作的有效办法,不仅是根据一定客观标准对学前教育的效果和质量进行评判工作,同时也是促进教育发展的重要手段。幼儿园管理者要优化内部管理,为教师创设宽松的人文环境和民主的工作氛围,形成有效的交流机制,运用有效的激励手段,关注教师的个性化追求,在教师的专业成长中激发其教学动机。因为每个幼儿园管理者都知道,幼儿园的内部工作环境对幼儿教师教学动机的价值取向、动机强度、持续时间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关键词:人文环境幼儿园管理幼儿幼儿.教师每个人都有自己地里的个性特征及一定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同样是接受一堂课,不同背景、经历、智商、心向会导致截然不同的教育服务效果。幼儿教育的过程主要是教师引导幼儿学习向幼儿传授人类文化的教学活动,对这一活动产生影响作用的因素很多,如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教材难易程度教学内容的选择、幼儿参与学习的程度等、理解掌握知识过程也会受到很多复杂因素的影响。幼儿园管理者要优化管理,为教师创设宽松的人文环境,鼓励教师多方交流,运用有效的激励手段,充分调动幼儿教师工作的主体性,即最大限度地挖掘教师的发展潜能,促使幼儿教师在专业成长中不断激发其教学动机。因为每个幼儿园管理者都知道,幼儿园的内部工作环境对于幼儿教师教学动机的价值取向、动机强度、持续时间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一、创设宽松、和谐平等的人文环境。(一)在激发幼儿教师教学动机的同时形成教师的“学习共同体”。幼儿教师的“学习共同体”,是指幼儿教师之间互相学习,分享经验,分享智慧,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形成一个大家互相信任、合作学习的教师群体。通过建立“学习共同体”,幼儿教师相互之间可以密切联系,分享经验,共同反思,优势互补,共同进步。通过幼儿教师之间的广泛交往和专业分享,幼儿教师互相支持、互相帮助、互相配合,营造一个积极向上、互助合作的工作氛围,每个人都具有强烈的集体感和凝聚力,大家在密切合作的工作集体中形成了明确的教学目的、改进了教学方法、优化了评价方法,强化了对幼儿的教育效果,提高了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进一步认识到幼儿教育的意义和价值,在更大程度上激发、强化了教学动机,增强了继续从事幼教事业的信心和决心。(二)教师作为孩子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表明了教师和幼儿之间应是平等的关系。首先,教师应对幼儿表现出支持、尊重、接受的情感态度和行为。其次,教师应当以民主的态度来对待幼儿,善于疏导而不是压制,允许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建议,而不以权威的命令去要求幼儿。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促进其个性发展。这样的教育方式能使幼幼儿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使幼儿能够积极、主动、大胆、自信,同时,对幼幼儿的自我接纳和自我控制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另外,在教师与幼儿的交往中,要尽量采用多种适宜的身体语言动作。例如微笑、点头、注视、肯定性手势、抚摸脑袋、轻拍肩膀等。(三)教师在创设环境时应鼓励幼儿参与班级环境设计与制作的全过程,如可以师生共同商量、计划与布置,也可以教师规划好位置,提供背景,让幼儿随活动的进展逐步把自己的学习成果或作品布置上去,让每一个幼儿都有展示自己作品的机会,让幼儿成为环境的主人,使幼儿体验自主设计和制作的快乐,享受成功的喜悦。只有创设了幼儿喜欢的、感兴趣的游戏环境,才能使幼儿积极地投入到活动当中,在这样的环境里幼儿也会感受到自由、放松,让他们找到了家的感觉,也会吸引到幼儿主动、自愿、愉快、自由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布置教室角落时需要考虑环境中的固定因素和角落间的儿童流动量,确保空间设置是特殊儿童容易接近的。比如,桌椅家具是按照特殊儿童的需要设计制造的。照明、通风、视觉刺激以及噪音程度均需考量特殊儿童的接受程度。其次,家具摆设能配合儿童活动的不同方式:合作游戏、平行游戏或者单独游戏。许多特殊儿童的游戏水平落后于普通幼儿,教师既需引导他们参与同年龄适宜的游戏,同时也需设计适合他们发展水平的单独游戏。比如自闭症儿童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