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并熟练背诵《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重点)2.品味诗句,感悟诗歌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难点)3.体味李白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教学课时:1课时三、教过程:(一)导入背诵《观沧海》(二)知识检测1、作者简介李白,唐代大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著有《李太白集》。他的《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等都是脍炙人口的作品。2、解题如果将题目改为《遥寄王昌龄》,对比《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有何差别?闻,听说。王昌龄,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他是作者的朋友。左迁,贬谪。龙标,在今湖南黔阳,唐时甚僻。遥,遥远。此寄,这首诗篇。这首诗是李白在听到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的消息时,写的一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三)整体感知1、结合注释,有理解地诵读:用节奏和停顿表达出对诗歌题目的理解;用语气的轻重缓急和抑扬顿挫来表达对诗歌情感和内容的理解。2、听朗读:轻声跟读,读出节奏和情感3、学生朗读,学生评价4、全班齐读并思考:诗中哪个词真实集中体现了作者的感情?“愁心”5、解词杨花,即柳絮,在古诗词中,有相思、漂泊不定、春光易逝(时令)、人生聚散无常、飘零悲凉、深情等含义。子规:又叫杜鹃或布谷鸟,传说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常夜鸣,啼叫声哀怨(不如归去),常被用来抒发悲苦哀怨之情。(四)感悟意境1、品读诗歌,说说本诗是如何体现“愁心”二字的。①诗句“杨花落尽子规啼”体现“愁心”,因为杨花是百花凋零的暮春景象之一,寓意“漂泊无定”;“子规”叫声凄厉,似有“不如归去”之声,营造了一种悲凉、伤感的氛围。②诗句“闻道龙标过五溪”体现“愁心”,因为“闻道”,表示惊悉。“过五溪”,可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不写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已显现,流露出作者对被贬友人的深切怀念。2、品读诗歌,明月本来是没有情感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将“愁心与明月”?有什么好处?拟人,通过把明月人格化,把明月看成能知人意、达人情的友好使者,借月亮把自己的忧愁和思念遥寄给友人,抒发对被贬友人的同情与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