卉原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考生注意: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试范围:哲学1-11课。第Ⅰ卷(选择题共65分)一、选择题(本卷共65小题,每小题1分,共6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1.对世界观、方法论、哲学三者之间关系说法表述正确的是(A)①哲学既是世界观的学说,又是方法论的学说②要有世界观和方法论就必须学习哲学③不同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不同④科学的世界观决定科学的方法论,二者构成哲学A、①③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④2.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哲学要是不同科学接触,就会变成一个空架子;科学要是没有哲学,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下列关于哲学与具体科学的联系,认识正确的有(B)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发展推动哲学的发展②“哲学是科学之科学”③哲学研究整个世界共同性质、共同规律,具体科学研究的是世界某一特定领域中的问题④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从古到今,各种哲学流派繁多,但无论哪种哲学,都是(C)①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②时代精神的精华③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④具体科学的基础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4.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包括(D)①承认世界具有可知性②承认物质决定意识③承认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④承认世界的本质是物质,意识依赖于物质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5.我国东汉时期的王充认为:“人,物也;物,亦物也。物死不为鬼,人死何故独能为鬼?”下列观点与之蕴含相同哲理的是AA.人病则忧惧,忧惧则见鬼出B.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C.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D.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高6.中国古代哲学所探讨的“形与神”、“心与物”、“理与气”谁依赖于谁、谁在先的问题,实际上就是AA.思维和存在何为本原的问题B.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D.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它第一次实现了(D)①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②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③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④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③④D、②③④8.任何哲学都是C①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②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③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④社会变革的先导A.①④B.①②③C.①②D.②③④19.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在《伟大设计》中表示,宇宙并非上帝所造,现代科学可以解释宇宙的起源。这段话的哲学寓意是C①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②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③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根本属性④人类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10.在哲学讨论课上,甲同学说“物质是永恒的”,乙同学说“一切事物都是有生有灭的”。假如你是哲学老师,你认为对甲乙两位同学观点的评价中,正确的是B①这两种说法自相矛盾,相互对立②甲同学说的“物质”与乙同学说的“事物”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③甲同学的观点是对的,乙同学的观点是错误的④甲同学是从物质的属性而言的,乙同学是从物质的具体形态而言的A.①③B.②④C.②③D.③④11.大力发展风电、光电、生物能发电等清洁能源,打造江苏沿海新能源高地,是盐城市发展低碳经济的现实选择。这体现了DA.物质与意识相互影响、相互依赖B.规律是普遍的,要认识和改造规律C.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D.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2.恩格斯说:“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下列能够充分说明这一论述的是(A)①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②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物质的③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④意识具有能动作用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13.关于运动有几种看法:甲说:“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乙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丙说:“飞鸟之景未尝动也”。这些观点按照顺序分别是AA.辩证法、相对主义、形而上学B.二元论、形而上学、辩证法C.辩证法、相对主义、两点论D.辩证法、形而上学、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