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导入同学们你们觉得你一个逍遥人吗?你什么时候是逍遥的?老师觉得:今天除了上完这节课,什么都不用做了,什么都不用想,我就觉得自己是一个逍遥的人了。那么我们一起就来看看庄子心目中什么才是的逍遥。1’/9:21二、PPT2教学过程根据所给的字音自由朗读课文,再齐读。(读两遍)8’/9:29(一)理解“逍遥”的内涵a.在同学们流利的朗读中,感觉到了你们的预习情况。这篇文章呢,是一篇千古奇文,需要这样大声流利的朗读来体会和领悟。读书也要讲求方法策略,清代有位文人胡文英,对于读书他这样说:“善读者,要须拨开枝叶,方见本根”请同学们一起拨开枝叶,找出《逍遥游》的本根之句。你认为在哪里?b.那么我们一起就来看看什么人才是庄子心目中的真逍遥?逍遥游应该是怎么样的一种状态呢?同学们能不能在课文里找到答案?PPT3明确: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2’/9:31(1)什么人才是庄子心目中的真逍遥?明确: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什么叫无己、无功、无名?明确:没有自我、没有功业、不求声名(2)这几个人通过“无己,无功,无名”做到了逍遥游,那么逍遥游应该是怎么样的一种状态呢?“开宗不了逍遥字,空读南华三十篇”(马叙伦《为〈庄子义证〉成率题绝句》),可见《逍遥游》在《庄子》一书中的重要性。同样“逍遥”两字又是这篇文章的重点。明确: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怎么解释?(参见课后注释)1至于遵循宇宙万物的规律,把握“六气”(指阴、阳、风、雨、晦、明)的变化这就是要遵循自然规律和法则。无穷:宇宙,无边无际的空间,无始无终的时间,这是一个永恒的精神世界“以游无穷”就是在无边无际的空间,无始无终的时间的世界里遨游,能够在这样的世界里遨游的是什么?(宇航员吗)不是人的肉体,而是认得精神和灵魂,作者期望自己的精神在这样的一个永恒的世界中遨游,彼且恶乎待哉恶:何,什么待:凭借,依赖什么句式?怎么翻译?宾语前置句,它还要依赖什么呢?我们再来齐读一遍(若夫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逍遥境界就是不借助任何外力,不受任何限制,超凡脱俗,不为身外之物所累的一种心理状态和精神境界。至人、神人、圣人,在无穷的时空遨游的时候,没有任何的凭借的,没有任何的依赖,可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遨游于永恒的精神世界。同学们按照庄子的我们逍遥能称是弱爆了。5’/9:36(3)、所以简洁一点讲:逍遥境界就是“无所待”的精神境界。PPT4庄子不仅为我们创造出这样一个神乎其神的逍遥境界,也为中国文学文化史上塑造了一个妇孺皆知鲲鹏形象,鲲鹏是庄子原创,请同学找找并读一读他笔下鲲鹏的形象。(二)、分析鲲鹏的形象,文中有三处对鲲鹏的描写:PPT5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2(1)、请同学齐读这三部分文字,(2)、分组讨论,结合课后注释翻译三段文字,未能解决的词句划下来,和老师、其他同学再交流5’/9:41(3)、请大家推荐一位朗读水平好的同学为我们朗诵这三部分,接下来请大家闭上眼睛,听这位同学为我们朗读,大家尽力地驰骋你的想象,把庄子的文字转化为画面,你用心能看到鲲鹏的形象吗?看到了吗,看到了庄子心目中鲲鹏的形象了吗?这应该在你的心中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呀?谁来描绘一下刚才在你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鲲鹏的形象?明确:形体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气势壮美,境界高原雄壮。在浩淼无垠的北海中,有一条大鱼叫鲲,在海里游动,鲲非常的大,不知道有几千里长,我想它的一个鳞片就能覆盖整个城市。鲲化身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