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时代”的到来》教学设计教学思想:《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理念是历史课程应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与能力,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健全人格。课程内容的选择应体现时代性,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增加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的内容。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等。其总体思路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都能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目标;高度尊重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能力和特长,为其主动适应未来社会打好基础。因此,在安排本课教学活动时尽量体现如下几点:教材分析:本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人教版)第14课第88——91页。本课的主题是工业革命,又称产业革命,是资本主义时期由工场手工业阶段到大机器生产阶段的一个飞跃,它是生产领域里的一场变革又是社会关系方面的一次革命,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工业革命的完成对资本主义国家,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工业革命在世界历史中地位很重要,它不仅使社会主义生产力获得巨大飞跃,而且使社会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可以说影响到一个时代。此后一系列历史事件的发生如果追溯历史根源,都要归根到工业革命,如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和斗争,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等,均与工业革命有一定的因果联系。只有正确理解了工业革命的影响,才能准确把握第一次工业革命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教材虽然对此表述高度浓缩但教学中决不可忽视,可用图示帮助学生理解。教法分析:1、新课程要求教师角色变革。一是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合作者。二是从传统的教学支配者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三是从传统的教书者成为适应新课程发展的研究者。2、学习本课应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的强大的交互性,促进师生互动。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讲述发明珍妮机的故事,了解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于一系列工作机的发明。过程与方法:1、知道瓦特改进蒸汽机的史实,认识蒸汽机在大工厂生产中的作用。2、简述发明“旅行者号”机车的基本史实,认识铁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由一系列工作机发明的史实,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教学重点:瓦特与蒸汽机教学难点:工业革命极其影响第1页共3页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学内容教学活动设计意图与理论依据导入新课歌曲《我想去桂林》课前,多媒体播放歌曲《我想去桂林》。组织教学后,教师并以此歌曲导入新课“刚才我们欣赏的是青年歌手韩晓的《我想去桂林》,桂林有多美呢?现在就让老师带领大家亲临其境去体验一下,请看大屏幕。”播放《桂林风光》录象,“同学们,桂林的山水美不美啊?”学生异口同声地说“美”,“假如有一天你有了钱也有了时间,你想不想到桂林去看一看,你会选择什么交通工具去桂林?”学生会回答“火车、汽车、轮船、飞机等等”。“现在,有这么多交通工具可供我们选择。但是,如果你是生活在19世纪,可供你选择的交通工具只能是火车、轮船。当时的火车和轮船是用蒸汽做动力的,它们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这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蒸汽时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4课《“蒸汽时代”的到来》”。利用多媒体播放《我想去桂林》歌曲,设计悬念,导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学生的兴奋点,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及参与意识,为学生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学习新课学习再现历史话说发明一、珍妮机的故事教师简介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为纺纱工人,一组为织布工人,模拟纺织业的机器发明过程,再现这段历史。让学生在模拟现实的过程中,在不知不觉中了解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于一系列工作机的发明。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与参与意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再现历史,让学生走近历史,进而更好地了解历史。讲述故事二、瓦特与蒸汽机让学生探讨“用水力做动力,要受到什么限制?”教师说明“由于用水力做动力受到了自然条件的限制,人们开始寻找更加方便、更加有效的动力,解决这一问题的就是瓦在学习时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第2页共3页新课鼓励发明特,谁能给大家讲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