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一村一品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关于推进**现代高效农业“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为积极探索**促进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的有效措施,近期,我们围绕加快培育乡镇和村居特色农业产业进行了专题调研,就推进全市现代高效农业“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发展提出一些建议。一、**“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发展现状及路径“一村一品、一镇一业”是农村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它是对以村、镇为基本单元的农业和农村经济专业化、规模化发展模式的一种表述。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的推进,要求经济发展走专业化、规模化的路子,以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这是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一村一品、一镇一业”正是适应这一规律逐步发展起来的,并成为世界各国加快农业和农村建设与发展的重要举措。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了新阶段,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要求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为“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在当前新的形势下,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和重要抓手,对于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充分发挥农村资源比较优势,积极培育农业特色主导产业,加快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有力提升了现代高效农业的发展水平,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发展方式和实现路径。初步形成了以新街、黄桥、河失、张桥等镇的设施园艺、珊瑚镇西芹、宣堡镇经济林果、虹桥镇特水养殖、黄桥镇生猪养殖、古溪镇家禽养殖等为代表的“一镇一业”,以姚王镇桑木村苗木、黄桥镇果园村葡萄、元竹镇沿泰村芦笋、张桥镇西桥村银桑套种等为代表的“一村一品”,对促进区域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发挥了积极作用。20XX年,新街镇成功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黄桥镇被确定为全省农业现代化示范镇,黄桥镇祁巷村、第1页共9页姚王镇桑木村被评为为全省现代农业示范村。全市新增高效农业面积10.6万亩、设施农业2.7万亩,畜禽规模养殖比重同比增长6.5%,各类现代农业园区达到16个;实现农业增加值达39.2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1047元,比上年增长18.3%。1、科学谋划、规划引领是前提。立足全市实际,研究确定了全市农业“双五”发展规划(即全市100万亩耕地,50万亩发展优质稻麦,50万亩发展高效农业),制订了《**市高效规模农业发展规划》,合理划分功能区域,落实产业布局安排,实行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生产。重点实施“2218”工程,即沿江特色水产产业带,沿靖江、如皋、海安家禽、蚕桑产业带,沿古高线林果园艺产业带,沿如泰运河特粮特经、奶牛产业带,黄桥生猪产业区和生猪、银杏、设施园艺、优质粮食、家禽、特粮特经、特种水产、意杨等八大产业。在此基础上,引导各乡镇以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为重点,以区域传统产业为基础,逐村制定发展规划,着力实现差别发展、错位竞争。2、强化载体、园区示范是关键。以新街镇为核心,以设施蔬菜、规模养殖和特色林果为主业,深入宣传发动,加强农业招商,引导农民参与,做大做强市高效农业园区。目前,园区面积达到2万亩。在市高效农业园区的示范带动下,全市每个乡镇都有了一个规划面积5000亩的高效农业园区,其中12个乡镇的建成区面积超过3000亩,占乡镇总数的75%。以黄桥生猪产业区及毗邻靖江、如皋、海安的乡镇为主体,按照“合理布局、相对集中、管理规范、综合利用”的要求,建设一批技术规程统一、管理严格规范的畜禽养殖小区,推动和促进全市养殖业由传统养殖方式向现代养殖方式转变。20XX年全市畜禽规模养殖比重达到81.5%。通过三年的建设,市农产品加工园区被认定为国家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和省级农产品加工集中区,雨润食品、湖南九鼎、广西参皇、江苏三零等4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相继落户园区。3、科技推广、农民培训是支撑。结合致福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农民创业培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综合开发项目科技推广培训,针对全市农民不同层次、不同群体的现实需求,第2页共9页科学制定培训方案,积极采取“引进来”与“沉下去”相结合的方式,大力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