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地理总复习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巩固落实(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一、选择题(2012年广东深圳)读2008年我国部分省区人均产粮和人口数量坐标图,完成1~2题。1.按照分类,我国上海市属于()A.Ⅰ类省区B.Ⅱ类省区C.Ⅲ类省区D.Ⅳ类省区解析:据图例做出判断,人均产粮和人口数量坐标图得出上海属于Ⅳ类省区。答案:D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黑龙江省粮食总产量最多B.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是造成广东省人均产粮低的主要原因C.Ⅰ类省区粮食生产自然条件最好,人均产粮最高D.Ⅳ类省区粮食生产自然条件最差,人均产粮最低解析:黑龙江省人均粮食产量最多,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非农产业占用耕地,造成广东省人均产粮低;Ⅰ类省区人均产粮最高,主要是地广人稀;Ⅳ类省区人均产粮最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主要是耕地面积少。答案:B(2012年课标全国卷)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耕地不断被挤占,但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总产量仍连续增长。据此完成3~5题。3.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B.扩大了粮食播种面积C.改进了农田水利设施D.完善了粮食流通体系解析:由题干可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耕地减少,而粮食总产量增加,主要原因是科技进步。科技投入使农业产量增加是现代粮食增产的主要手段。答案:A4.改革开放以来,下列粮食主产区在全国商品粮生产中的地位下降最为显著的是()A.成都平原B.江汉平原C.洞庭湖平原D.太湖平原解析:四个地区在改革开放后,太湖平原由于经济发达,人口众多,城市化速度最快,耕地数量减少最快,农业主要发展外向型农业,因此商品粮生产的地位下降。答案:D5.河南省和黑龙江省都是我国产粮大省。两省相比,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较少B.耕地面积广C.生产规模大D.机械化水平高解析:由于河南省是我国人口大省,也是粮食消费大省,因此粮食商品率低,而黑龙江省正1好相反,粮食商品率高。答案:A下图为中国和美国的部分地区,阴影部分为玉米带。读图,回答6~7题。6.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所共同具备的有利自然条件是()①热量丰富,生长期长②地广人稀③夏季降水丰富,且灌溉水源充足④地势平坦⑤土壤肥沃A.①④⑤B.②③④C.②④⑤D.③④⑤解析:东北玉米带纬度较高,热量不丰富。地广人稀不属自然条件。答案:D7.中美两国玉米带所共有的社会经济因素是()①劳动力充足②机械化程度高③市场广大④复种指数高⑤交通运输便利A.①③⑤B.②④⑤C.②③⑤D.①③⑤解析:两地都属地广人稀地区,且纬度较高,冬季时间长,复种指数低。答案:C(2012年合肥模拟)读图,完成8~9题。8.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图中标注的地理事物与实际分布不符的是()A.混交林B.针叶林C.水稻D.冬小麦9.在图示季节,该区域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A.①河出现春汛B.②地一年中气温最低C.③地小麦黄熟D.④城一年中人影最短解析:本题组考查东北区域地理特征,难度不大。图中显示的是东北平原的北部地区,该地不能生长冬小麦。关键是看懂地球绕日运行图,此图注意地轴方向一直不变,同时自转方向与公转方向一致,可据此移动图中地球位置,再依据太阳直射点变化判断季节。该图显示的是北半球的春季。答案:8.D9.A东北是我国重要的水稻产区,据此回答第10题。10.东北大米因质量优而广受欢迎,与其有关的因素有()①东北水稻的生长期长②东北地区气候寒冷,病虫害少③东北地区土壤肥沃,化肥使用量相对少④东北地区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高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2解析:粮食作物的质量与机械化程度关系不大。答案:C(2012年泰州调研)读下图,完成11~12题。11.甲、乙、丙对应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A.耕地、林地、草地B.耕地、草地、林地C.草地、林地、耕地D.草地、耕地、林地解析:由图示可知甲、乙、丙分别位于内蒙古高原的东部、松嫩平原地区和大兴安岭北部,其对应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为草原、耕地和林地。答案:D12.图示区域中,粮食商品率高于太湖平原,主要原因是()A.土壤肥沃B.地形平坦C.水热条件好D.人均耕地多解析:东北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