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习惯是经过反复教育和练习而养成的思维、行为等方面比较巩固的动力定型。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活动顺利进行的保证。如果一个学生没有养成一定的学习习惯,这个学生的学习是失败。我校高一学生,学习习惯良莠不齐,而且初中升入高中,学业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老习惯也就不一定管用,新习惯急需形成,而且,我校高中生大多数以体育单招考试为主,不考化学科目,学习化学的目的主要是针对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本人的知识储备。因此,高一化学老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注重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抑制和消退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习惯教育的内容一要规范化,二要细化。所谓规范化,就是要保证所养成的习惯是科学的、严谨的、实用的,如此才称得上是良好的习惯。所谓细化,就是要把所要养成的习惯分解成明确的、实在的、具体的目标,便于实行。针对我校学生特点,学生应该养成以下行为方面学习习惯:1、预习、复习的习惯能在课前,把上课所要学习的课本内容通读一遍,在不懂或有疑问之处作好记号。这一环节通常要求学生在该堂课前一天晚自习或早读时间进行,或利用课间10分钟的时间完成。课后则能通过精读课本、看课堂笔记,回忆上课内容及时消化、巩固所学知识。这一环节通常要求学生在每次课后作业前进行,或边作业边进行。学生一旦养成预习、复习的习惯,就能学得主动,学得活泼。2、课堂记笔记的习惯有课堂记笔记的习惯,能将教师讲授的主要内容、重点、补充深化的内容和图解、图表以及一些“工具性”知识等做记录。形成自己的笔记方式,如“符号法”、“图解法”、“浓缩法”等。教学心理学研究证明:学生坚持在课堂上做笔记,除了能提高听课的注意力外,还有助于发现知识的内在联系,有助于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同时,一本完整的笔记还能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整理、复习,是学生自学的重要帮手。3、良好的作业习惯能按时、独立、工整、完整地完成作业,每次作业批改后,都能及时进行“反刍”,对已批改的作业进行一次复查,正确的,看能否有更好的解法;错误的能及时分析、订正。学生养成作业反刍的习惯,能使正确的得到强化,错误的得到纠正,并能对非智力因素造成的解题或错误或失误或不规范引起警觉,是提高学习效益,进行自我教育的重要一环。4、记忆的习惯肯记、善记。懂得没有记忆就没有知识的道理,养成理解记忆、尝试记忆等思维、行为方面的良好记忆习惯,同时,也懂得对暂时不能理解或本身无意义的数字、符号进行记忆是正常的,不算死记硬背。作为教师,则尽量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使其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不生吞活剥,对一些枯燥无味难于记忆的化学知识尽可能趣味化,如将元素周期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元素化合价等编成歌诀,利用谐音,形象比喻等,以帮助学生记忆,提高学生记忆兴趣,使学生养成肯记、善记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