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学校管理方式,搭建“植根教育行动”框架天津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校长刘芳如何创新学校管理方式、提高学校管理水平,这是学校管理者必然要思考并实践的课题。师大附小未来五年的发展,基于学校现有办学水平和办学特色,着眼学校师生成长与发展,研究制订了“师大附小2020植根教育创新管理行动框架”,学校将不断创新管理方式,为学生的发展奠基,帮助学生树立目标,植理想信念之根;培养习惯,植道德修养之根;掌握学识,植文化智慧之根;加强锻炼,植健康体魄之根,践行“植根·树人”的学校理想。植根教育行动框架,从“三个创新”和“六个改变”,“三个创新”分别为教育思想创新、学校制度创新、育人行动创新;“六个改变”分别为项目推动到文化引领、从纪律约束到行为自觉、从自定规矩到依法治校、从自主管理到开放办学、从聚焦工作到关注个体、从聚焦课堂到终身学习。下面我就“教育思想创新”中的两个改变,谈谈工作设想和改进方案。一、从项目推动到文化引领以正确的教育思想、先进的办学理念、优秀的学校文化作为引领,是学校发展的生命力所在。“植根·树人”既是我校的办学理想,也是我们的学校文化。它对外是一面旗帜,对内是一个纲领;对历史是一个总结,对未来是一个目标,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师生的思维与行动,并加快了学生的成长和教师的成熟。以前我校的工作多是由具体工作项目引领,包括学校的教育教学各项活动及迎接各类检查等等都是如此,均作为一项工作推进,且都是独立操作,缺少内在的联系,更没能彰显出良好的教育效果。意识到这个问题,我校将各项工作精心梳理,统一在到学校办学理念的指导下,依据学校办学特色和学校文化,形成系统的,内在有千丝万缕联系的教育活动,织成了一张脉络清楚的育人网络,起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例如:我们将各类培训活动进行归类,成功举办“植根成长附小大讲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紧密结合,讲座内容丰富有序,涵盖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为师生植下理想信念之根。在讲堂里,专家、老师、学生、家长轮流登台,师生变培训对象为为培训的主角,他们愿意积极地参与,活动中他们成为组织者、演讲者、讨论者、参与者、受益者,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慢慢的学校文化浸透在师生大讲堂里,实现了知识结构的综合、教学实践的研究、思维方式的智慧、工作关系的合作,教师气质更加阳光向上,职业倦怠慢慢改善,修身治学、启思的学校教师文化和勤学善思,知行合一的良好学风逐渐形成。“植根·树人”的学校文化像蕴含异常丰富的宝藏,挖掘不尽;又像肥沃的土壤,令植物茁壮成长。她孕育教育智慧,生发教育理想,提升教育品格,滋养师生心灵,令师生生命舒展张扬,使学校教育有品位,有宽度,有厚度。我们坚信:文化的芬芳一定会引领学校实现跨越性发展。二、从纪律约束到行为自觉从纪律约束到行动自觉,这个发展和连结的过程必然是一个艰辛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成长的过程;必然是一个自觉的有意识的过程,更是一个高标准严要求、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让卓越成为一种追求的过程。就像骑自行车,刚开始起步很费力气,而一旦骑行以后,就会轻松多多,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就是这样的“飞轮效应”。优秀,离不开点滴积累形成质变的漫长历程,离不开脚踏实地自我的艰难跋涉。良好道德与修养的形成,小学阶段关键是培养好的习惯。我校植根教育的第二个维度便是:培养习惯,植道德修养之根。我们深化学校持续多年的“465”评比活动,低起点,重落实。细化“学生一日常规”,开展“汇聚爱心水滴,沐浴七色阳光,争做美德少年和最美班级”的集奖章活动,为成长中的“小树苗”松土施肥、修枝剪叶。附小班级崇尚树之精神,班级树文化创建活动丰富了班级精神内涵。班级师生根据自身特点,选择一种树木作为“班级树”,引申、提炼出班级精神和口号,激励学成长进步。这样一种气象的形成,离不开自主性这一种核心品质作为基础。附小人弘扬传统,从早期严格的纪律约束,到逐渐过渡到师生的行为自觉,就是要着心着力地培植师生的自主约束,让自律成为附小人的核心素养。让优雅成为一种习惯,让自觉成为一种习惯,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当附小的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