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家暴庇护中心新型工作研究【摘要】反家暴庇护中心依托救助管理机构设立,为家庭暴力受害者的临时庇护场所。中心为被家暴者提供紧急庇护、临时生活帮助、法律援助等服务。由于权责不明、机制不健全等原因,庇护中心的职能不能得到有效发挥。现就反家暴的新型工作流程进行探索,以推动庇护中心规范化、科学化、人性化地运行管理和健康发展。【关键词】反家暴;庇护;社会力量一、基本情况《反家庭暴力法》对家庭暴力的范畴、预防和法律责任等方面作出了详细规定,已于20XX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1]其旨在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保护家庭成员的合法权益,促进家庭和谐、社会稳定。20XX年,市民政局与市妇联共同成立了**市家庭暴力受害妇女儿童庇护中心,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领导方式。中心设立于市救助站,主要依托救助站开展日常工作,实行24小时接待服务。现有住房6间,床位12张,配备有母婴室、心理咨询室。根据市民政局和市妇联达成的相关协议,初步拟定的庇护流程具体为:遭受殴打、谩骂等身体或精神侵害的家庭成员,由妇联指派专人护送,进入庇护中心求助。庇护中心与护送人员进行交接,核实被家暴者的信息,为其办理入住手续,提供饮食、住宿等临时性服务。庇护期满后,被家暴者由妇联工作人员带离,或者由近亲属接回。以3月份的**某为例。该员是**人,自行携带一名3个月大的男婴求助。她和丈夫、婆婆本来一起住在**,后因婆媳激烈争吵负气出走。在核实姓名、年龄、籍贯等身份信息后,庇护中心进行登记并安排她入住。除保证她的住宿、饮食需求外,还帮她的孩子买了奶粉、纸尿裤等婴儿用品。此外,工作人员具体了解了婆媳矛盾的主要原因,对**某进行了适当的心理疏导。在庇护中心的几天,**某的丈夫并未露面将她接回,**某遂要求返回原籍,后工作人员将其护送回**老家。二、中心面临的问题及原因第1页共4页近年来,我国家庭暴力呈多发态势,侵害公民人身权利的家庭暴力犯罪时有发生。每年我站救助的妇女儿童为420人左右,然而因家庭暴力寻求庇护的仅5至6人。庇护中心遭遇尴尬,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从机构自身看。庇护中心成立后,相关部门并未增加专门的部门和人员编制进行管理。当前庇护中心由救助站兼管,工作权责不明、人员编制缺乏、专业人才不足。由于缺少专项资金,庇护中心的基本运行主要依靠救助资金。从庇护服务看。被家暴者主要为自行前来或由公安护送,较少由妇联护送前来。求助对象主要因短期经济困难求助,庇护服务则多数采用临时性救助方式。庇护中心的基本设施有待完善,只能为被家暴者提供食宿等基本服务,法律援助、医疗救助、心理帮助等专业性服务难以开展。以6月份的**某为例。他自行携带10月大的男婴到庇护中心寻求帮助。其为安徽人,在老家有一个4岁女儿,现在和妻子在**暂居。妻子婚内出轨,抛下他们父子二人离开**。与“男主外,女主内”不同,**某的经济来源一直以来都依赖妻子。被妻子遗弃后,**某无法独立生活、照看孩子,只能寻求庇护。由于庇护中心缺少法律援助、技能培训等专业性服务,只能将**某及其子护送回原籍。从受助对象看。由于受“家丑不可外扬”等传统观念的影响,遭遇家庭暴力的妇女存在一定的抗拒心理。她们大多不愿意寻求外界帮助,更倾向于借助亲戚朋友的力量。另外,一些被家暴妇女经济独立性差,过于依赖男性。遭受家暴时,她们忍气吞声,不敢反抗,更不会主动向妇联或庇护中心求助。最后,由于宣传力度不够,许多被家暴者并不知道庇护中心的存在,也导致庇护中心遇冷。三、工作设想及建议家庭暴力极大地危害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及社会稳定,因此维护家庭成员的合法权益、向受害者提供专业化的保护和援助越发不容忽视。现从我市反家暴工作实际出发,针对机构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设想及建议。(一)政府应当为反家暴工作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和经费第2页共4页保障,设立反家暴专项资金,配备专职工作人员。进一步完善庇护中心的设施设备,形成社工工作室、法律援助室、心理咨询室等多样化功能科室。对救助站现有设施进行有效利用和改造,不断完善庇护中心的基础功能,为被家暴者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二)完善庇护中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