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地理学一级学科全面介绍VIP免费

地理学一级学科全面介绍_第1页
1/7
地理学一级学科全面介绍_第2页
2/7
地理学一级学科全面介绍_第3页
3/7
0705地理学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为您权威解读地理学一、学科概况“地理”一词始见于我国的《易经,系辞》(公元前551--479年)和古希腊的《地理学》(公元前275--193年)。至今,地理学经历了古代地理学、近代地理学和现代地理学三个发展阶段。远古至18世纪末的古代地理学主要探索地球的形状、大小和有关测绘方法,或描述性地记载地理知识,以及当时已知国家和地区的自然与人文现象。代表性著作,在中国有《尚书•禹贡》、《管子•地员》、《山海经》、《梦溪笔谈》等,在西方有埃拉托色尼和斯特拉波分别撰写的《地理学》以及由托勒密著的《地理学指南》等。从18世纪末19世纪初至20世纪50年代是近代地理学的发展阶段。冯•洪堡的《宇宙》和卡尔•李特尔的《地学通论》标志着古代地理学的结束和近代地理学的开始。近代地理学阶段是地理学内部学科不断分化、部门地理学蓬勃发展时期,强调自然与人文现象的因果关系研究。这一时期,地理学界受环境决定论的影响,主要探讨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控制作用。但在同时,维达尔•德•白兰士提出了或然论或可能论,认为地理环境为人类活动提供了可能的范围,人类在创造其居住地的同时,又按照自身需要、愿望和能力来利用这种可能性。另外,在这一时期,区域地理学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现代地理学是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产物,其标志是地理数量方法、计算机制图、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等在地理学中的应用。地理学从静态定性描述走向动态定量分析,并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达到预测预报的目的。与此同时,伴随人类活动对地球表层影响的与日俱增,地理学的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逐步走向结合。地理学已经形成了四个传统:地球科学传统——强调将地球作为一个整体,探讨自然要素在地球表层的相互作用;区位传统一一强调人类活动在地球表面的空间组织;人地关系传统一一强调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区域传统——是第二和第三个传统在特定区域的结合。当今的地理学在不断创新传统研究领域的同时,日益关注全球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区域响应、人地关系的区域综合、全球变化与资源、环境和灾害的关系、新型的和谐人地关系以及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新命题。二、学科内涵1•研究对象: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和区域分异的学科。地球表层是指地球各个圈层一一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土壤圈和人类圈相互交接的界面。这个界面的厚度有两种理解:广义的地球表层厚度上限为大气圈对流层顶部,下限为岩石團沉积岩层底部,厚度为30〜35km;狭义的地球表层厚度指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等的交接面,上限离地面不超过100m,相当于对流层近地面摩擦层下部(又称地面边界层),下限为太阳能所能达到的深度(在陆地不超过地下30m,在海洋则不超过水下200m),厚度一般不超过200~300mo地理学具有两个显著特征。第一,地理学是唯一同时研究地球表面不同地方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的差异及其造成这种差异原因的学科。第二,地理学研究当今世界发生重大事件的自然与人为原因。因此,地理学是国民经济建设、日常生活必备,以及国民素质应具备的基础性学问。2•基本理论:地理学所研究的地表差异及造成差异的原因,必须在地理空间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中去寻找。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包括地域分异理论、空间结构和组织理论及人地关系理论等。地域分异理论鉴别、表达和解释地理要素在区域分布上的差异性以及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是地理分析的基础;空间结构和组织理论把多个要素的地域分异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组织起来,运用空间分析的方法解释这些要素在一定区域乃至全球尺度上的相互作用及其变化过程;人地关系理论包含了地理学家关于人类对地球的适应性、改变以及地球的反馈等方面的研究。3•基础知识:地理学的基础知识概括为5个方面:(1)空间表达:如何用地图、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等,获取、处理、分析和表达地理空间信息;如何对人、地方和环境之间的空间组织方式进行分析:如何用认知地图与空间思想组织和分析问题。(2)认识自然系统与过程:形成和改变地表形态的自然过程;气候类型、分布、成因及其对自...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地理学一级学科全面介绍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