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育人快乐成长文化育人快乐成长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精髓和灵魂,是激发学校活力的源泉,是构成学校办学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以其独特的内容、功能,潜移默化的对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修养、精神气质、行为方式产生熏陶、浸润、导向和激励作用,其力量深深地熔铸在学校的生命力、创造力和感召力之中。从年起,淄博市工业学校坚持文化立校,把文化建设作为一种新的学校管理模式来研究和实践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层面进行学校文化建设,着力培植价值观念体系。经过年的实践证明,文化管理在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引领师生快乐成长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一、以物质文化建设为载体,推动校园视觉文化建设,着力创设良好育人环境校园视觉文化是以育人为目的,以校园环境建设为手段,以校园美化为主要表现形式,通过校园的硬环境、软环境的充分开发和利用,使“寓教于美”“教育立美”体现在学校全部活动之中的一种审美、规模化的高品质教育要求。它属于学校文化的显性结构,包括学校建筑、雕塑、景点、美化绿化、空间结构、宣传橱窗、标语牌、名人画像、室内外环境布置、具有明确意义的学校视觉识别系统(如校名的标准字体、校徽、校歌、校旗、校服等等)、教学设备、图书馆、校园广播站、电视台、校报校刊、校园网及各种社团组织等等。为充分发挥校园环境潜移默化、育人无声的效果,学校对整个校园进行精心设计、科学规划,做到了三季有花,四季常青,楼台亭阁,堆山叠石,林草杂间,仰闻鸟鸣林深处,俯观鱼翔浅水底,使学校的布局、空间结构、色彩做到科学、合理、协调、优美,充分体现了综合教育功能。在校园内精心设置了余块大小宣传牌,书写着“今天不生活在未来,明天就生活在过去”、“今天我以学校为荣,明天学校以我为荣”等若干永久性标语;余块大型文化石,分别命名为“崛起”、“万象”、“厚德”等;主题为“升华”的大型雕塑,“行知”、“博学”等道路的命名,办公室、教室和走廊上的名人名言、巧手栏、作品园地以及各楼体上的标语等,既美化了校园,又发挥了陶冶情感、润物无声的隐性教育功能,对激发学生兴趣、塑造人格、放松身心方面起到了较大作用;校园内安装的十八个低音音箱,遍布校园各个角落,每当活动或午晚饭后,师生置身风光旖旎的“书山”、“学海”、“梅林”、“樱花园”,聆听整个校园音乐低徊,无不心情舒畅、精神矍铄。二、以制度建设为保障,完善评价机制,探索德育新途径、健全规章制度,加强刚性约束。学校制定了《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三年规划》、《淄博工业学校“全员育人”工作实施意见》、《学校领导教师值班管理规定》、《“学生成长导师制”的实施意见》、《班主任考评办法》、《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班级管理考核实施办法》、《学生评优奖励制度》、《学生违纪处理暂行规定》、《学生会管理章程》等健全的制度规范。通过制度规范德育管理行为,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建立学力银行,实施全项管理千分制,加强德育过程的督导与管理。学校在校园网上创建了学生"学力银行”,详细记录学生的基本情况,以及在校三年的学分、荣誉和考取的各种证书、班主任评语、实习工作经历、参加过的培训、做的好人好事等等。学校定期将学生的这些信息输入进“学力银行”,师生都可以随时上网查看某一名学生的“学力”情况,用人单位在被授权后也可以查阅,以此为据参考录用毕业生。“学力银行”的创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积极进取的自信心,激发了竞争力。、完善评价内容,实施全息评价让学生成为教育主体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动态管理,立足观察、全程评价,注重发展、着眼未来”为指导思想,坚持“师生为本”和文化治校的管理理念,尊重、理解、相信师生,运用评价的诊断、导向、激励、反思、提高和发展的功能,通过自然测试和理解,全面、充分、真实地揭示和描述评价对象的不同特征,以获取有效的反馈信息,再加以调节,改进管理方法和教育教学方法,使学生评价由单一评价发展到学科学习效果、思想品德、交流合作、身心健康、审美素质等内容的全面评价。评价结果作为学生将来发展的方向和着力点,使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