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区居委会建设研究内容提要。对社区工作人员的关怀和激励是城市社区居委会建设实践中容易忽视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社区工作人员属于弱势群体。对社区工作人员的人文关怀和帮助指导,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关注他们的心理需求和身心健康,关注他们的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社会经济地位,是城市社区居委会建设的突出问题。建立和完善社区工作人员关怀激励机制,必须坚持系统性、针对性、透明性公开化、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四项原则。建立和完善社区工作人员关怀激励机制,可以建立应届大学生参加社区工作、作为报考公务员必要经历的制度;建立国家公务员定期到社区工作一定年限、作为提拔晋升必要经历制度;建立“社工俱乐部”或“社工之家”“社工论坛”网页;建立经济待遇与工作年限和考核挂钩机制;建立基层政府与社区工作人员配合协作机制;充分发挥社区工作人员促进和谐的优势与作用。关键词:社区工作人员关怀激励机制根据民政部《关于加强城市和谐社区建设理论研究的通知》(民办函〔2008〕34号)精神,本课题组申报了自选课题《城市社区居委会建设实践中社工关怀机制的建立与完善》。立项后,我们在已有的前期调研材料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深层次的调查研究。课题组主要进行了五种类型的调查。1、基本情况调查;2、问卷调查;3、个案访谈;4、座谈会;5、跟踪调查。通过全面调查,掌握了系统的定量数据和资料。在现实材料的基础上,运用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组织行为学、历史学和经济学理论,对构建社区工作者关怀机制的现状、社区工作者基本情况、心理需求和思想动态进行了多视角的剖析与研究,并提出构建社区工作者关怀机制的路径新选择,形成了第1页共16页《城市社区居委会建设实践中社工关怀机制的建立与完善》研究报告。一、对社区工作人员的关怀和激励是城市社区居委会建设实践中容易忽视的问题城市社区居委会建设存在着四个矛盾。其一,社区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低,而街道和政府有关部门布置给他们的工作过于繁杂,工作负担过重。其二,既要满足上级对工作的要求,又要令居民满意,两者有时难以兼顾。其三,经济和社会地位低,而居民对他们工作能力和服务质量的要求高,处境较为尴尬。其四,心里觉得工作有价值有意义,而自身所处的地位较低,导致竞聘时态度积极,上岗后工作消极状况的出现。以上矛盾的产生固然有众多的原因,但关怀和激励机制的阙失是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1、社区工作人员关怀激励机制不健全近年来,虽然普遍开始重视社区工作人员经济待遇、并且有些地方已经开始提高了,个别地方还开展了对社区工作人员的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培训活动。但这些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形成一个长效性的、完善的关怀激励机制。2、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普遍地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本课题组对14个省(直辖市)民政网站进行了调查,发现只有4个省(直辖市)民政网站有“民政论坛”栏目,但均没有设“社工论坛”专栏。全国唯一的社工论坛在国家民政部网站上。在各级政府民政部门的工作总结等文献中,均未发现有关社区工作人员关怀激励机制建设的具体要求。通过对基层政府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的访谈及召开有关人员座谈会了解到,政府人员虽然了解社区工作人员待遇低、工作辛苦等,但对解决这些问题重视不够,重视较多的是社区工作人员能不能完成布置的工作任务。3、相关理论研究滞后,不适应当前和谐社区建设的时代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对关怀激励机制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企业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领域;近年来,开始注重党内关怀机制建设;在和谐社区建设方面,也有学者关注对居民的人文第2页共16页关怀问题。但是,对社区工作人员关怀和激励研究的人很少,也很迟,并且还处在不系统不成熟的探索阶段。从某种意义上说,社区工作人员属于弱势群体。对社区工作人员的人文关怀和帮助指导,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关注他们的心理需求和身心健康,关注他们的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社会经济地位,是城市社区居委会建设的突出问题。二、社区工作人员基本现状、心理需求、思想动态等调查资料的要点解析1、来源与构成愿意做社区工作的,大都属于就业困难群体,也就是弱势群体。企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