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水系治理的思考和谐与发展是*永恒的主题。市委提出把*建设成为美丽、富裕、和谐、强盛的社会主义新*,在新的发展思路指导下,城市水系水环境和生态环境的治理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一、对城市水系的基本认识城市的形成与发展都与其所在的水系紧密关联。*市是国务院1997年确定的全国重点防洪城市,位于长江之滨、鄱阳湖之畔,南依庐山,其间分布有八里湖、赛城湖、南湖、甘棠湖、白水湖和琵琶湖等众多湖泊,属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区气候,一年中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是*被誉为“江岸水乡”、“魅力城市”的优势条件,可以说是水赋予了*的灵气和活力。水多地少是*XX县区的特点,故平衡水土,协调江湖自古就是*城市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XX县区的主要水系是龙开河水系,过去,赛城湖、八里湖、南湖、甘棠湖均属龙开河水系,由市区汇入长江,在汛期受长江高水位控制,XX县区西南面各湖连成一片,水面宽阔、烟波浩淼,枯水季节则水落滩出,芦苇丛生。自古以来,前人为进行龙开河故道的整治,谱写了辉煌的治水史。唐朝白居易谪居江州时,面对*城的水环境发出了“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的感叹;4年后李渤于唐长庆二年(822年)任江州刺史,为减少洪水对南门的威胁、方便居民用水、改善景观环境,主持在南湖中修堤(现李公堤),南湖得到了治理,但甘棠湖仍与龙开河连成一体,城西的洪水未解决,故唐太和三年(829年)韦珩出任江州刺史,继承李渤的事业,主修城西断洪堤(庐山路前身);明朝嘉庆年间,钟卿出任*知府,清廉自持,冬月离任仅穿葛衣,看城西断洪堤年久失修计划修筑新坝,后因工程浩大,经费无所出故未建成,离开*升任山西布政使,仍难忘*修堤之事,寄资千金,终使新坝建成(现庐山路);1861年*城为清朝通商口岸,将XX县区沿江150亩土地租给英国,成为英租界,英租界当局将湓浦港填平,建成湓浦路,为当时城外的开发创造了条件。新中国成立后,*迎来了大发展的春天,由于XX县区地势低洼,第1页共7页外洪内涝严重,且水多地少,为城市的发展,在建设长江堤防外,采取堵支强干,改造龙开河,兴建向阳堤,实现了现在开发区东半部陆用;六七十年代,兴建赛城湖闸、八赛隔堤并开挖新开河,使赛城湖水从阎家渡入长江,实现了八赛两湖分流,有效地减轻了XX县区的防洪压力,在兴建八里湖大堤后,实现了开发区西半部的陆用;九十年代,*市城市防洪规划经省政府批准,实施了填平龙开河,在阎家渡新开河道1100m,建八里湖闸和排涝泵站,实现了八里湖与赛城湖在阎家渡分控合流。本世纪初,国家投资对长江干堤进行了整治,目前正在实施八里湖城市防洪工程,该工程实施后将和长江城防堤形成*市城市防洪封闭圈,有效地解决城市防洪和内涝问题,为城市的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和市民的安居乐业提供重要的防洪保障。回顾历史,可以说*城市水系的兴衰与发展记载了前人为建设这座城市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淳厚的历史文化,同时也告诫我们,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城市发展对水环境的需求和对水环境的影响已经成为一对矛盾,人们在这种需求与影响的博奕中应该不断调整对城市水系的认知、态度和行为。二、城市水危机与制度缺陷人们应该认识到,不仅人有生命,河流也有生命,整个生态系统也都有生命,他们与人在生态道德上是平等的。遵从自然规律,以敬重和呵护之心对待自然是生态道德的基本要求,也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要求。但是,如同身体之血脉的城市水系,在我们的城市建设和经营中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善待。曾让*人引以自豪的南湖、甘棠湖、随着水污染和严重的水华现象已不再是绿波荡漾,XX县区现有的唯一流淌的河流—十里河,也几乎成了排污通道和垃圾场被严重污染、被人为的填河造地。由于对城市水系价值的无知和不尊重,已经或即将造成让人痛心的遗憾。1、水质污染加剧。水污染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事实,*不缺水,但水污染和*被誉为“魅力城市”不相称。据环保部门2004年对甘棠湖、八里湖7个测点进行两湖水质的监测数据来看,尽管24个必测项目监测数据大部分符合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的标准,但最重要的第2页共7页2个监测指标:总磷、总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