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安陆市七年级语文《孙权劝学》教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2.读通课文,疏通文意,积累文言知识3.通过朗读、写作揣摩人物的神态、口气、心理等。懂得学习的重要性,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教学重难点:1.通过朗读,体会对话人物的神态、口气、心理,进而背诵课文2.积累文言知识教学时数:3课时第一课时(预习导学)课前准备:由几个学生将导学内容在黑板上板示一、知识链接:1、你会背历史朝代顺序歌吗?2、你知道我国有哪些记载历史的史书和历史小说吗?3、了解司马光及《资治通鉴》二、预习课文1、自读课文:方法链接:如何读准古诗文的朗读节奏停顿?结构原则:即不要把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断开,要保持词和短语的完整性意义原则:即根据语意停顿,不要改变原句的意思2、阅读文言文要注意字的读音,请给下面的字注音①卿()②涉()③邪()④孰()⑤遂()⑥岂()⑦遂()3、请诵读三次课文,利用课文注解及工具书,解释划线的词语:①当涂掌事②蒙辞以军中多务③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④但当涉猎⑤蒙乃始就学⑥即更刮目相待4、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5、写出下列词语的古今意义博士:古义今义往事:古义今义但:古义今义三、翻译课文,掌握以下重点句子的翻译:译——准确把握重点词句意思温馨提示——文言翻译五字法:留:国号、年号、地名、人名、官名、书名替:用现代汉语词替换古代文言词调:调整句子次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说法补:补充出句中省略的内容删:删去没有实在意义的词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2、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3、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4、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四、课堂探究:小组合作学习1、孙权是怎样劝吕蒙学习的?2、吕蒙为何能从当初的“吴下阿蒙”变得让人“刮目相待”3、从孙权对吕蒙的劝说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4、文中是怎样表现吕蒙学有所成的?5、你认为吕蒙是一个怎样的人?6、文中有两个成语突出表现了吕蒙进步之大,请找出来并解释五、学习总结: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第二课时(展示交流)一、导入: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二、介绍《资治通鉴》和司马光。通过预习《孙权劝学》,你们觉得《资治通鉴》应该是一本什么样的书?1.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2.《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的。明确:了解文学常识的目的是:丰富我们的文学知识和修养,并给我们提供进一步学习、看书的基础。三、新授:A、读顺句子:1、介绍文言文学习方法,听朗读。2、,听完后,出示无标点全文,学生大声朗读,小组成员相互指正,读顺句子。3、根据学案中第一题,指出容易读错的字音,并在书上作标记B、读懂文意:1、字词过关。根据学案二的重点字词,学生比赛竞答。2、小组成员在小组内翻译课文,然后请一个同学翻译全文。其他同学认真听,指出不恰当的地方和翻译得精彩的地方。C、读丰故事:1、梳理情节。①全文几个人物?几次对话?全文3个人物;3次对话。②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劝学。③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吗?辞一就学。④课文是怎样表现吕蒙学习的效果的?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议论”来表现的。⑤鲁肃与吕蒙一番交谈后,有何举动?结友。明确:课文在情节的处理上很有特点:①详写“劝学”、“议论”,尤以“议论”为甚;“就学”、“结友”则一笔带过。②正面写“劝学”经过,通过“议论”之后用鲁肃的惊叹,从侧面写吕蒙学业的长进。⑧情节以人物对话为主。作业:完成文言字词的归纳整理板书设计:劝学~就学一议论~结友。第三课时(展示交流)2、品读对话。①孙权是怎样对吕蒙劝说的呢?请一位同学朗读孙权的话。★“不可不学!”写出了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