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萍乡四中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走一步,再走一步》(第一课时)教案人教新课标版教材版本人教版学段七年级学科语文章节第一单元第2课课题名《走一步,再走一步》课时第一课时执教教师单位教师姓名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积累“闷热、训诫、迂回、啜泣、瘦骨嶙峋、心惊肉跳、头晕目眩、小心翼翼”等词语2.掌握记叙文的六要素。能力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故事,领悟主旨。2.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联系生活,感悟文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引导学生正视并积极克服生活中的困难。教学重点1.整体把握故事,理解文章内容。2.。理解“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并领悟其中蕴含的生活哲理。教学难点3.。理解“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并领悟其中蕴含的生活哲理。教具多媒体时间安排1、导入课文(2分钟)2、整体感知,把握内容(25分钟)3、拓展阅读(10分钟)4、联系生活,感悟主旨(5分钟)课后1.环节设计渗透情感,时时注重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小结2.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和锻炼。运用朗读复述、合作探究阅读这种方式,引导学生先走进文本,感悟文本内涵,再走出文本,联系生活,从而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3.问题设计紧凑,扣住主题。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在组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要适时点拨,引起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问题设计紧扣中心,有梯度感,注重情感的渗透。既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人物,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既面向全体学生,又发挥了学生的个性体验。备注时间灵活分配教案内容第一课时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展示预习提示,激发阅读欲望(2分钟)二、默读课文,把握内容(25分钟)1、默读课文(7分钟)a.出示方法指导:情境还原法、圈点批注法教师解释情境还原法含文:阅读者进入文本情境,还原成文中的人(物)、角色,经历着事件始末,体会着事件带给你阅读人的效益、启示、收获。同时,记住三个阅读目标:识记(词句)、理解(内容)、体验(情感)b.生谈阅读收获出示谈话要求学生以“我记住了——”我明白了——我知道了——我理解了——我学会了——等这样的句式说法,可以从生字词的角度、句子的层面、内容的理解或主旨的把握甚至写作技巧等角度作粗浅的探究把握。教师鼓励:百花争放、角度丰富、思维活跃。2、复述故事,把握情节,掌握记叙文的三要素(5分钟)可采用抢答方式,引导学生把握关键信息,学会概括内容:(1)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2)讲求故事情节起因——别出花样,去爬悬崖(1-6)经过——中途被弃,进退两难(7-15)结果——父亲指点,摆脱困境(16-22)感悟——走一步,再走一步(23)(3)记叙文六要素教师总结媒体出示:文章重点记叙一件事,文字浅显,故事性强,颇具启发,寓理于事,以小见大。3、课堂小结(2分钟)《走一步,再走一步》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65岁时写得一篇回忆故事,作者通过回忆自己8岁时的一次爬悬崖脱险的经历。告诉读者一条重要人生经验:无论遇到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先要把它分解开来,化难为易,走一步,再走一步,才能战胜困难走出困境。三、拓展延伸1、作者资料莫顿·亨特,美国作家,擅长励志类文章《心灵鸡汤充满阳光的成长过程》收录了他的相关作品,早年做过空军飞行员,二战期间,曾驾机执行过对德的侦察任务,少年的成长经历对他的人生影响很大。2、多媒体出示阅读内容《悬崖上的一课》。a.思考:1.这篇课文写的《悬崖上的一课》给作者他的人生影响,写了三个材料,请找出标志。2.这三个材料中你关注了哪些句子?为什么?b.齐读课文最后一段四、联系生活,感悟主旨(5分钟)生活中,你可曾遇到过什么困难,当时你怎样对待的,现在有什么新的想法?生交流发言。教师适时点拨。五、作业设计(2分钟)1、再读课文,标画出文中表现“我”心理活动的语句,并理解其内容,做好批注。2、生活中,你有没有冒险的经历?请叙写一次你自己的冒险经历。板书设计:走一步,再走一步莫顿·亨特冒险经历(事)——生活哲理、化大为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