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萍乡四中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看云识天气》(第二课时)教案人教新课标版教材版本人教版学段七年级学科语文章节第四单元课题名看云识天气课时第二课时执教教师单位教师姓名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体会本文寓准确于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2.积累有关谚语。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用准确的语言作生动说明的能力。2.能将有关谚语的知识运用于生活。思想教育目标1.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科学精神。2.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积极探索大自然的兴趣。教学重点体会本文寓准确于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教学难点能将有关谚语的知识运用于生活。教具课件时间安排导入新课——赏美句——析佳词——品方法——拓展延伸——布置作业课后小结学生课前准备还不到位,在交流谚语这一环节中有的学生无话可说,影响了教学效果。在培养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这方面,教师还要重视。备注教案内容一、导入新课《看云识天气》以生动的文笔,形象地介绍了云与天气变化的关系,给人知识的滋养与启迪。同时文中优美的语句也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吸引我们愉快的阅读。这节课让我们走进课文进行美读欣赏。二、赏美句1.默读课文,找出自己认为生动、优美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你的理解。2.说说打比方的作用。3.妙笔生花。仿照课文第一段写几句话。(任选一题)(1)夜幕四合,周围的群山,……(2)远处的霓虹灯亮了,……示例:夜幕四合,周围的群山,形态各异,宁静无比。它们有的像瘦弱的骆驼,被背上的重物压得挪不开步;有的像卧佛,神态安详地打着盹;有的像巨蟒,在流云的映衬下慢慢潜行;还有的像一堵闸门,像天上倒挂的垂幔,像高高的谷堆……3.学生交流。三、析佳词1.思考:“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这一句中“往往”“常常”能否删去,为什么?2.找找课文中还有哪些起到类似作用的词语。3.学生交流其他运用生动巧妙的词语。四、品方法1.文中清晰的思路主要是通过什么说明方法来表现的呢?2.归纳:分类说明法(分类别)是把事物按照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类别,一类一类加以说明的方法。这种分类说明不仅能够把不同事物的不同特征说得更明白,而且会使说明的条理更清楚。五、拓展延伸1.小组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天气的谚语。2.学生解释自己收集的一至两条谚语。3.讨论探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气象卫星的科学预报,还有没有必要依据老经验看云识天气?六、布置作业请同学们连续观察云的变化与天气状况,两星期后上交一篇观察报告。七、板书设计看云识天气赏美句析佳词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