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古代寓言两则》教案课题五、主备人总课时上课时间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背诵课文。2、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4、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培养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教学重难点1、对照注释把课文读通读懂,了解寓意。2、由寓言引发的感悟教学课时二课时《郑人买履》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都喜欢猜谜语,下面请大家猜一猜这是什么?“稀奇古怪两只船,没有桨来没有帆。白天载人四处走,夜晚横卧在床前。”“鞋”在古代叫“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则与“履”有关的寓言故事,同学们,以前学过哪些寓言?这种体裁有什么特点呢?请用自己的语言表述一下好吗?本课的两则寓言与以前学过的寓言相比有什么不同?(使学生知道,这两则寓言是文言文,学习文言文要先把语句读通顺,再借助注释理解句子意思,然后讲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最后达到熟读成诵。)今天,我们用这样的方法先来学习《郑人买履》。二、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先让学生介绍,教师适当补充)韩非子(约公元前280—前233)即韩非。我国战国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是当时著名思想家荀卿的学生。韩非子继承和发展了荀子的法家思想,吸取了他之前的法家学说,成为法家的集大成者。他的著作后人称《韩非子》,现存55篇。他提倡法制,反对以血统为中心的等级制度。战国是继春秋之后的一个时代,约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这一阶段人们思想极其活跃,曾有“诸子百家”之说。三、文本解读:1、学生自读《郑人买履》,对照文后注解,同桌合作,尝试说一说句子的意思;研究怎样读,才能读通顺,试着读一读。2、全班交流:质疑释疑;学生评议,老师点拨引导。四、讲寓言故事,理解寓义1、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2、合作探究:郑国那个买鞋的人可笑在哪里?你能悟出寓言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老师点拨: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办事过于死板,只信教条,讲形式,不相信实际的人,告诉人们做事不能过分拘泥形式,要注重实际。五、拓展延伸:我们生活中有这样的事例吗?请联系实际加以说明。六、布置作业:1、背诵《郑人买履》2、根据《郑人买履》的寓意,编一则小故事,题目自拟。《刻舟求剑》一、成语接龙,导入课文。同学们,我们今天搞个成语接龙,老师起个头,比如“日理万机”下一个同学再以“机”开头接着说一个成语,比如“机不可失”,接不上的表演一个节目。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新的成语——“刻舟求剑”。板书课题。二、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2、学生齐读课文。3、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三、合作探究:1.从这个人找剑的过程来看,你能看出他是怎样的人呢?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3、你觉得《刻》上掉宝剑的人愚蠢之处在哪里》。四、拓展延伸:正确面对现实,灵活机动地处理事情。尊重客观事实,不要因循守旧时代在发展,思想要跟上……五、布置作业:1、背诵《刻舟求剑》2、课外收集三则成语故事,并作简要评论。课题诵读欣赏主备人总课时上课时间教学目标1、体会诗词的意境,感悟诗中表达的情感。2、领会诗词中精美句子的妙处。3、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与热爱我国古诗文的思想感情。教学1、体会诗词的意境,感悟诗中表达的情感。2、经典诗句的赏析。重难点教学课时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在灿烂的中华文化宝库中,古典诗词无疑是一串光彩夺目的璀璨明珠,“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同学们,能背几首古诗词给大家听听吗?二、整体感知:1、齐读这四首诗2、熟读这四首诗,向同学们描述一下你所领会到的意境。三、品味语言:1、刚才同学们已经领会了诗的意境,再读古诗,说一说在这四首诗中你最欣赏的诗句并说明你欣赏的理由,2、学生用心读诗,然后各抒己见。3、教师小结。四、看谁“背”得快: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这四首诗,看谁能全部背出来。五、布置作业:背诵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