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整合分析【摘要】XX省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将原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整合,新政策实施以来,效果初显。本文主要以XX县区为例,概述政策实施的必然性,而后将新旧政策对比,并思考了新政策实施对医疗费用、经办工作、参保人员就医体验的影响。最后,针对政策实施初期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建议。【关键词】城乡居民医保;整合;必然性;实施效果;存在问题;发展建议20XX年1月1日XX省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正式实施,标志着XX省完成原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下简称“新农合”)两种保险制度的整合。实施至今,新旧政策的对比是大家的关注重点。本文以数据统计分析为基础,结合对参保人员、医疗保险经办人员的走访调研,汇总政策实施的效果和影响。1政策实施背景与必然性20XX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要求各省市根据实际情况探索推进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制度以及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整合工作。20XX年,国务院《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意见》(国发〔20XX〕3号)(以下简称《意见》)颁布实施,全国各省陆续推进这一工作。在《意见》的指引下,XX省于20XX年进行了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两种医疗保险管理机构的整合,统一由人社部门管理。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城乡居民公平享有基本医疗保障的权利,两种保险制度的整合是医疗保障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进一步缩小城乡差异、解决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要举措。20XX年10月XX省人民政府印发《XX省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办法》,标志着两种制度正式整合。20XX年1月1日,XX省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正式启动实施,实现了城乡居民“统一覆盖范围,统一筹资政策,统一保障待遇,统一医保目录,统一定点管理,统一基金管理”的医第1页共7页保新格局。XX县区按照全市的工作任务、原则和要求,结合本地实际,精心组织实施,保证了新旧制度的平稳过渡。2资料来源与方法本文通过文献研究,了解XX县区城乡医保整合背景;通过定量研究,对比分析新旧政策的筹资、待遇及其对医疗费用的影响;通过访问辖区400余名参保人员,了解参保人员对新政策的认知情况、满意度、意见和建议等;同时还收集了医保经办人员和医务人员在工作量、工作体验的变化等情况。3整合前后对比分析3.1筹资标准。如表1所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对原两种保险制度的筹资标准进行了整合和优化,沿用了城镇居民医保的按人员类别设置缴费等级的方式,但将个人筹资标准进行了整体下调,原参加城镇居民医保的老年人缴费金额由360元降低至180元,劳动年龄内居民由660元降低至300元,同时,政府补助进一步增加。3.2待遇保障。如表2所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施后,本区原新农合及原城镇居民医保的参保人员医疗保障待遇变化明显,在门诊和住院上都有较大的调整。3.2.1门诊。较原新农合制度,城乡居民医保起付标准和累计最高支付限额不变,报销比例提高。一级及以下定点医疗机构报销比例由原来的50%提高到55%,二、三级定点医疗机构报销比例由原来的35%提高到50%,增幅明显。较原城镇居民医保,待遇保障的主要变化体现在按照医院等级设置了不同的起付标准和报销比例。3.2.2住院。待遇水平总体提升。保留了原新农合制度根据医疗机构级别设置不同起付标准的方式,进一步优化了原两种保险制度的报销比例设置方式。整体而言,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起付标准较整合前略有下降,且累计最高支付限额由18万元提高到20万元。通过整合前后的医疗保险待遇对比,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保障水平较原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待遇有了进一步提升。3.3配套保障机制的完善。3.3.1定点医疗机构增加,更好地满足了参保人员持卡就第2页共7页医的需求。20XX年1月1日起,XX县区116家原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纳入XX省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范围,全区定点医疗机构数量达到214家,全市定点医疗机构数量达到2800余家。原新农合参保人员较之前的定点医疗机构范围更广,进一步提升了辖区23.31万城乡居民参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