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教案――古诗代诗词积累与鉴赏复习课余杭镇一中教育集团邹爱萍复习目的:。熟悉古诗鉴赏的基本题型,提高解题能力。复习重点古诗鉴赏须知的术语。各类题型示例及训练。复习方法识记积累,讲练结合。复习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古典诗词是文学艺术中的一块奇葩,那里有“长河落日圆”的壮美,也有“禅房花木深”幽美;有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更有杜工部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理想。每一首诗都给我们不同的美的享受。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古典诗词,共同感受那份独特的美。赏析古典诗词有利于提高我们的语文综合素养,因此,近几年来各地中考题中常有诗词赏析题出现。那么中考诗词赏析的基本考点有哪些呢?我们来看这样看一些中考例题:二、分析考点【例1】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问)这首诗描绘了哪些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考查对诗歌内容、情感的理解)【例2】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问)结合对具体诗句的理解,说说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有怎样的特色?(考查作品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及作用)【例3】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问)你认为“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的哪一个词用得最好?请说出理由。(考查对诗歌语言的品析)考点归纳1、诗词曲的思想内容、情感倾向;2、诗词曲所运用的表现手法、表达方式;3、诗词曲的名句赏析、语言品味。用心爱心专心面对同一景物,不同诗人笔下却是情态各异。比如同是花,白居易的是“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生机与愉悦,李清照却是“人比黄花瘦”的黯然销魂。面对一首诗,可以从哪些细节来把握诗中的情感呢?同学们有什么经验?(不错)老师也概括了一下,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初步揣摩作者的情感㈠、知作者明风格1、诗歌是一种主观性很强的抒情作品,而中考常考的均是一些名家诗作,如果了解这些诗人写作的主要风格,我们在赏析时就能居高临下地分析了。(同学们能说出哪些作家风格呢?)(在同学总结基础上补充)李白:雄奇夸张愤世嫉俗苏轼:一贬再贬,旷达豪放岑参:抒写边塞将士雄风(练习)辛弃疾:悲壮豪放杜甫:忧国忧民,心系天下李清照:细腻情怀,婉约凄切陶渊明;向往田园归隐之乐2、提示:这里有一点要强调,对作者的风格有初步的了解,将给我们带来一定方便,也应注意,所谓风格是指诗人写作的主调,并非没有例外,比如婉约词人李清照同样也写出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壮诗篇。因此,在诗歌赏析中要视情况灵活运用。㈡、看提示,定基调提示从何而来?就是诗中的标题、背景提示、注解等.这常常会给我们理解诗词情感以重要提示。例如当我们看到这样的标题《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能否从中找到感情的提示吗?对,“左迁”一词,被贬,已暗示了诗人无罪被贬的怨愤之情。练一练1、《春夜喜雨》——杜甫2、《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苏轼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记之——辛弃疾㈢、品语句,悟感情前面两点还只是把握情感的引子,体会诗中情感更重要的是“品诗句,悟感情”。诗贵含蓄,诗人之情常常是“藏于山,隐于水”,清朝王国维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透过字面,悟出情感是我们跨过情感关的重点。那么怎么来品诗句悟情感呢?用心爱心专心通过对词句的品味,分析景物的特点,联想组成的画面,领悟诗词的情感。这正鉴赏诗词的基本方法和重要方法。请同学们看,下面两句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例:白居易的“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我们来分析诗中景物的特点,早飞的莺,新来的燕,初开的花,刚长的草等,皆是早春之景。这些景物连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充满生机的早春出游图。作者把这些景物描写的这样优美,其表达的感情是什么呢?----自然是喜爱了。“最爱湖东行不足,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