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综合性学习《我爱我家》的教学【简案】㈠导入话题(课前多媒体播放MTV《我爱我家》)1.你们喜欢这首歌吗,为什么?2.但是在我们的家庭交响乐中,不只有温馨与和美的旋律,有时也会有矛盾和冲突的音符。和孙萌有共鸣的举手!谈谈你的遭遇好吗?这不,屏幕上就有一位——”㈡明确任务、目标1.任务:屏显教科书内容,明确这是一次“劝说”活动。2.目标:屏显:①有条理,有中心②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请同学谈理解加深印象。㈢设计交流1.初步表演:①两人一小组合作设计②第一小组表演③师生合议:④第二小组表演:⑤师生合议:注意:一定要紧扣活动目标展开评价。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评价,提炼劝说的角度。2.集思广益:其他小组是从哪些角度劝说的?我们还可以从哪些角度劝说?总结学生提供的劝说角度,比如:唠叨也是爱,请换位思考,出走的后果,解决的办法等等。3.深入设计:①四人一小组再度合作设计,综合考虑,修改充实②第三小组表演。③教师参与,以孙萌的角色,让其他同学劝说,形成全班动员的高潮。④表演者自评,谈感受。㈣现场采访1.采访一位妈妈:为什么天下的妈妈都爱唠叨?做妈妈的又是怎样想的?(组织现场采访)2.学生谈启发。3.采访心理教师:唠叨的生理和心理原因是什么?(播放录像)4.学生再谈启发。㈤真情表白1.教师深情讲述自己的母亲。2.学生说话:妈妈,我想对你说……㈥活动结语在歌曲《懂你》中结束。【说课】人教课标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人间亲情”,安排了一次“小综合”——“我爱我家”其间安排了三个小活动:老照片的故事,我家的一件珍品,妈妈的唠叨。我选择了第三个活动——妈妈的唠叨。教材中共142个字,编者设计意图是“感悟亲情”,以“口语交际”开始,以“写一封信”结束。首先,我想方设法把这节课上成一节语文课。作为一种崭新的语文活动,综合性学习一出场,便赢得了一片喝彩,可谓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可是在经过一番摸索之后,又遭到不少的质疑,特别是“非语文”和“泛语文”的去语文化倾向,似乎又让人忧心忡忡。关于“综合性学习”,课程标准有这样一些描述:“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解读课程标准关于“综合性学习”的论述,有这样几个关键词,应引起关注和重视:语文学习、综合性。语文“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属于语文学科的一种学习,它与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共同组成语文学习的“四大板快”,是语文课程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这是体现“综合性学习”学科性质的关键。任何“非语文”与“泛语文”的倾向,都背离了这一点。从课程的基本理念来讲,“综合性学习”在于“全面提高语文素养”;从学习方式的改进来讲,“综合性学习”在于倡导自主、合作、探究;从课程设计的思路来讲,“综合性学习”在于拓展语文学习的内容;从课程实施的方略来讲,“综合性学习”在于融通与语文学习相关的多方面的联系。总地来说,“综合性学习”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指归的。学习“语文综合性学习”所指向的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即,学生在学习活动之前自己能够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做好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进展、学习方法做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那么这样的学习就是自主的。“自主学习”还可以概括为: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之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