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新高考卷仿真模拟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敬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不竭动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交织,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越是在这个时候,越是要有强大的战略定力,越是要有坚定的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中外文化沟通交流中,我们要保持对自身文化的自信、耐力、定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在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在不忘本来的基础上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我们才能在世界文化漱荡中始终站稳脚跟。材料二:自诞生之日起,中国动画就深受中国传统美学的影响,追求“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成功塑造了诸多影响至今的典型形象。作为中国第一部水墨动画片,上映于1961年的《小蝌蚪找妈妈》真正做到让齐白石的“画”动了起来。该片借鉴中国山水画的技法,创造出一群栩栩如生的小蝌蚪形象,在中国动画史上,为南齐画家谢赫所言的“气韵生动”留下最初的注脚。中国传统美学历来注重“观物取象、立象尽意”。“凡画山水,意在笔先”,旨在说明形象表达的不只是外在形式,更重要的是内在意蕴。《大闹天宫》和《哪吒闹海》的民族风格表现为浓重、绚丽的格调。在山川、石头、草木等景物以及宫殿建筑的造型设计上,华美的视觉造型和活泼的内在情绪融为一体,个性鲜明的人物性格与华丽鲜艳的神奇景色相得益彰,传统绘画的形式美感和装饰美学意味有机融合,呈现出一个灿烂丰富的意象世界,于情景交融中揭示作品的内在意蕴。这些经典作品以丰富的审美意象,体现中国传统美学“观物取象、立象尽意”的原则。以历史反观当下,走向更高层次的审美意象,以崇高和优美涵养时代、涵养人,仍是中国动画高质量发展不可多得的宝贵经验。在今天,动画电影的竞争力主要在于承载的价值观念。呈现与表达价值观念,是典型形象塑造的目的。近年来,一批国产动画电影赓续传统,从传统题材中寻找素材,结合新的时代语境,创造出贴合当下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的表达方式。这既是创作者文化自信的表现,也受益于科技的进步。从上世纪的《哪吒闹海》到近年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哪吒的形象发生了显著变化,形象内涵也被赋予新价值、新理解和新呈现。材料三:近些年,在媒体融合背景下,文化类节目以多种艺术形式的跨界演绎、跨圈层运作的文化策略,推动传统文化节目频频“出圈”,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文化类节目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让文化符号生动起来。从形成热点的节目来看,跨界已成为创新节目形式、“活化”文化经典的重要方式。《中国考古大会》《舞千年》将舞蹈作为展现中华文化丰富内涵的有效表现手段。前者借由舞蹈复现古代人的生活图景,较好地平衡了节目的专业性与通俗性;后者以中国古典舞透视中华文明,发挥舞蹈长于抒情的特性,将舞蹈的表现性和影视艺术的叙事性有机结合起来,提升了节目的感染力。融入不同艺术表现形式,并非简单地拼凑、组合,创作者要将它们有机地组织起来,使之相互配合,互为补充和加强,由此满足观众多元审美需求,重新释放传统文化的魅力。让叙事视角更加多元。相较于曾经流行的“讲坛式”解读,当下的文化类节目呈现出更多元的叙述视角,和更加差异化的“解码”方式。一些节目“解码”文化基因,提炼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与现实意义。《国家宝藏》通过“国宝”的“前世今生”激活沉淀千年的中国灿烂文明,讲述薪火相传、代代守护的故事,让历史的光芒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