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及归宿梁君华教学思路针对高三历史教学的特点,本节课采用纵向梳理为主,横向链接为辅,高考真题剖析为引,理论升华为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主要是通过知识整合,引导启发学生的思维,以达到第二轮构建知识网络的目的。重点各阶段的原因、特点、影响的分析难点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历史上的地位教学过程【直接导入】中国近代化工业的发展历经了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及建国后现代化工业发展的艰难过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由于高考对这一部分知识的宽度和深度的不断挖掘,因此在专题知识的复习中,要强调基础知识的纵横链接和概括归纳能力的拓展延伸。(媒体展示本节课学习目标,并强调以把握各阶段的特征为主)一、高考题目解答分析──各阶段原因、特点、影响的回顾分析(题目分析以教师讲解为主,各阶段分析以学生回忆课本为主,师生共同构建知识网络)原因或条件特点影响产生(19世纪60、7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结束)外国资本主义的作用洋务运动的作用原有的商品经济基础轻工业为主,分布于沿海地区,具有革命性与妥协性新的经济因素西方思想传播阶级结构的变化初步发展(甲午战争后)(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向帝国主义过渡)帝国主义资本输出清政府政策调整集中在轻工业,开始向内地扩展政治:推动资产阶级改革与革命的发展经济:进一步瓦解自然经济,一定程度抵制西方经济侵略短暂的发展春天(1912──1919)社会政治条件时间短暂经济基础变化用心爱心专心(一战期间)客观条件、直接推动力、思想条件行业发展不平衡地区分布不平衡阶级力量壮大意识形态变化日益萎缩(国民政府统治)日、美的经济掠夺四大家族的垄断;濒临破产参加抗日统一战线;寻求第三条道路;拥护共产党的领导获得新生(建国后)合理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恢复发展、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成为我国现代化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提出问题;民族资本主义在我国存在的时间跨度是一个世纪,在这期间,它对我国的政治、经济及文化各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试结合史实说明其历史地位。(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1.经济:是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2.政治: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3.思想:为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基础。冲击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并最终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4.发展趋势:由于“先天不足”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难以独立发展。其发展的前提是政治上的民族独立。三、中共对民族资本主义的认识和政策(教师给出时间阶段,由学生完成内容,形成新的知识链)1.中共“二大”:民主革命纲领中指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是革命的主要动力。“三大”:提出与民族资产阶级政党合作2.国共十年对峙:土地革命纲领中,保护中小工商业者。3.抗日战争时期:团结民族资产阶级,促成统一战线,实行“三三制”用心爱心专心4.解放战争时期:联合资产阶级政党,召开新政协会议。5.建国后:保护私营工商业,开展“五反”,合理调整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结束:民族资本主义历史是我国近代工业化浪潮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它之前的洋务运动,在它之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工业建设,是这一体系开篇和收尾。课后要求学生自己完成这两部分内容,并完成相关练习。用心爱心专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