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北洋军阀的统治第三节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知识体系】一、历史背景:1、辛亥革命的促进作用:⑴辛亥革命推翻了,为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障碍;⑵民族资产阶级的有所提高;⑶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2、一战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有利时机——主要原因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⑵西方国家因战争的需要忙于武器生产,而减少工业品的生产,战争的消耗而需要中国的补给。3、运动有力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4、爱国心的驱使和利润的刺激;5、“”思想的推动。二、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1、时间:1912—1919年2、投资者:、、3、主要工业:4、两大思潮:“”和5、代表人物:6、主要特征:具有半殖民地半封建性⑴比例严重失调,没有形成;(后天畸形)⑵民族资本与外国资本相比,。在帝国主义控制下,民族工业不可能;⑶民族资本与封建经济相比,仍占绝对优势。7、结果:大战结束后,列强卷土重来,中国民族工业很快箫条下去。三、无产阶级的壮大1、背景:2、意义:为中国由的转化,为提供了阶级基础。【重点难点】1、1840—1919年近代工业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及民族工业的历史地位历程:①外国在华企业:鸦片战争后,英法等国在通商口岸设立船坞和工厂;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根据《马关条约》的有关规定,在中国掀起了一个兴办工业的浪潮;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②洋务企业: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在中国兴办了一批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③民族资本主义企业: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广东、天津、上海等沿海地区产生;甲午中日战争后获得了初步发展;一战期间,获得了进一步发展。历史地位:从经济上看,民族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它的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从政治上看,中国民族工业的产生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阶级条件;从思想上看,为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社会基础。2、对20世纪初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特点的认识⑴“发展短暂”:西方列强忙于帝国主义战争,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夹缝中求生存的中国民族工商业,提供了一个特大发展机会。当战争结束后,列强卷土重来,中国民族工业很快萧条下去,所以民族工业的发展只是昙花一现,只是“短暂的春天”。⑵发展不平衡:民族工业的发展主要在轻工业方面,重工业基础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因为轻工业投资少,收效快,能迅速获利;另一方面因为中国是半殖民地国家,帝国主义不允许中国发展重工业。说明:中国的社会性质制约了民族工业的发1展,民族工业始终受制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而其中最主要是受制于外国资本主义。【知识联系】见附表【课堂练习】一、选择题1.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与“实业救国”两大思潮在实践中遭到挫折的根本原因是A.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封建残余势力强大C.人民群众尚未掌握D.民族资产阶级软弱2.与19世纪中晚期相比,促进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是A.自然经济的解体B.外商企业的刺激C.列强的大力支持D.政府奖励实业3.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呈现不平衡的趋势,重工业发展缓慢,轻工业发展较为迅速,其原因不包括A.轻工业投资少,见效快B.轻工业的风险系数没有重工业大C.中国缺乏发展重工业的资源D.轻工业与百姓生计息息相关,销售市场较为广阔4.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具体因素不包括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绝对优势B.资本家和地主在投资近代工业的同时,并没有放弃土地或其他封建剥削C.帝国主义国家的压迫D.资本家把资本投往信贷业,导致工业发展资金不足5.资本主义工业在中国近代前期的短暂发展,充分说明①实业救国和民主共和两大思潮逐渐深入人心②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具有顽强的生命力③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是民族工业发展的最大障碍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环境中,民族工业发展很难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6.19世纪末20世纪初,决定中国历史发展方向的国内基本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