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工艺美术学校高三语文话题五情节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话题梳理】㈠以情节为主线的小说1.故事与情节从故事角度看,小说有两种:一种是依赖故事的小说,古典形态的小说基本是依赖故事的小说,如巴尔扎克的《高老头》;一种是不依赖故事的小说,现代形态的小说尽量摆脱故事的束缚,离开故事来写小说,如伍尔芙的《墙上的斑点》。情节是一个小于故事的“小说单位”:情节可以构成故事(传统小说往往有一个核心情节,把这个核心情节作为小说的故事主线。有时甚至是先有这个核心情节,然后才有小说),也可以不构成故事(情节是有因果关系的一系列事件。有的现代小说“淡化故事”,减少情节的戏剧性。情节本身是很难取消的)。情节在小说中使用的密度和写法,直接影响到小说故事性的强弱。(如《清兵卫与葫芦》故事性强一些,《在桥边》故事性弱一些。)即便是写同一情节,写法不同,故事性的强弱也不同。以叙述为主,将情景的描写融于事件的叙述,多粗线勾勒,故事性就强,如《炮兽》。以描写为主,经常将事件的发展停下来,多写风景、静止的人物等,甚至跳开话题,故事性就弱,如《安东诺夫卡苹果》。2.情节的生发事件本身构成一个独立的情节系统,情节的生发是事件自然的开始点,如《清兵卫与葫芦》《在前边》。事件本身是历程较长的一系列事件,小说家需要从中选择一个富有张力的“生发点”来组织自己的情节。如墨西哥著名作家胡安·鲁尔福的《都是因为我们穷》为了表现“都是因为我们穷”,选择洪水冲走了“我”姐姐的那头小母牛这一事情为情节的生发点。情节的生发(与“突发性事件”不同)一般写出一种矛盾的存在。《清兵卫与葫芦》《在桥边》选择从矛盾还没有激化的地方开始写,《都是因为我们穷》一上来就写“突发性事件”,从矛盾激化的地方写,效果更强烈。3.情节与细节细节从属于情节,为情节服务。⑴细节不仅从属于情节,还与情节主线相关。如《炮兽》中“船上满载着”的“这种伪钞”成了终止这场灾难的利器。⑵细节只为局部情节服务,与情节主线无关(有的小说根本就没有情节主线)。如《桥边的老人》中“我”问老人“鸽笼没有锁上吧”,老人回答“没有”,此细节传神,但与情节主线无关。此时的细节实际上统属于一个整体的氛围。用情绪和氛围来代替情节主线,以统摄全篇。㈡情节运行的方式1.情节运行的基本方式传统小说运行的基本模式:发生——发展——高潮——结局。(在这个模式中,一切都为了奔向高潮和结局。)现代小说在采用“发生——发展——高潮——结局”这一基本模式的同时,也突破这一基本模式,有些作家取消故事的高潮,用新的方式来连缀小说中的诸多事件,从而获取讲故事的最大自由。2.摇摆小说的运行过程,常常就是摇摆的过程。(摇摆是小说运行的动力之一。通过语言、情节、性格以及主题的摇摆,小说才得以如河流一般不住地奔流向前。)摇摆的弧度可大可小。细小的摇摆,如《素芭》中素芭的心理摇摆使本文有一条丰满的暗线,大为增加悲剧和审美的深度。全篇的摇摆如《炮兽》《丹柯》和《炼金术士》(节选),贯穿主体的一个个细节左冲右突,摇摆到底:既简洁又丰厚,摇曳多姿。摇摆走到极端,就成了“否定之否定”——在每一次摇摆中都走向原来的反面。摇摆的过程是不断自我否定的过程,就是“否定之否定”的过程。通过无止境的否定,情节得以巧妙的运行。此时,它的效果不仅针对情节本身,对小说所能达到的深度也有很大的影响。如茨威格的《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摇摆的一种极端方式是变线。从原有的情节发展的脉络上脱开去,突然发生转向,开始叙述另一件事来创造出另一个情节的生长点。这种情节的变线通常有两种情况:⑴有联系的线:变线只是针对局部而言,遵循大框架里的情节内在逻辑,不遵循上下文的情节运行逻辑,开始另一个场景的描写或另一条线索的叙述,变线有其合理性。⑵没有联系的线:既不遵循上下文的情节运行逻辑,也不遵循大框架里的情节内在逻辑,硬生生地另辟蹊径,展开情节。如《墙上的斑点》。3.出乎意料与情理之中在情节的上下文中,情节的运行方式是承上启下的巧妙设置,一个转折,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