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农村劳务输出中的作用近年来,XX省XX县区各级党组织紧紧抓住劳务输出这一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努力把扩大劳务输出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来抓,抓住教育培训、组织引导、后勤保障等几个关键环节,实现了致富农民和加强基层组织自身建设的“双赢”。一、抓好劳务输出的培训一是加强培训基地建设,满足面广量大的培训需要。XX县区委组织部会同市职教中心,组建了市级中高层次的技工培训基地;各县(区)委或通过改造职业学校,或鼓励私人办学,都建立了自己的培训基地;乡镇利用成人学校和撤乡并镇、并村联组后的一些公有闲置资产建立培训基地,使教育培训覆盖到全市所有乡镇。目前,全市党组织扶持的各类培训机构总数已达268个,每年可以培训农村劳动力6.5万人。二是开展针对性培训,提高劳务人员素质。为提高地区劳务输出的水平和档次,提高劳务人员的素质,XX县区各级党组织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注重实效为原则,以提高就业能力和就业率为目标,引导培训机构不断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提高整个劳务人员队伍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全市各职业培训机构既常年开设适合大中城市用工需要的建筑、家政服务、保洁、保安和电动缝纫等实用技术培训班,同时还结合订单项目实行“乡企、校企、乡校企联合”的形式开展短期专项对口培训,做到以需“定”训、速成培训、定向培训、“点菜”培训;既开展初级技能培训,又把培训中高级技能型人员作为培训的长远发展方向;既对务工人员进行文化技能培训,还对他们进行城市生活、卫生习惯、语言交流和文明素质以及心理承受能力的培训。三是着力打造品牌,增强劳务输出竞争力。淮安各级党组织通过优化培训课程,不断增强培训的专业化程度,确保农民学有所用、学有所成。对一些基础条件、发展前景好的劳务基地进行重点扶持和帮助,增强品牌效应,以品牌拓市场,努力争创特色,发挥优势。如电子装配劳务在珠江三角洲供不应求,第1页共4页宾馆服务劳务在长江三角洲享有盛誉,建筑劳务在北京和东北等地被誉为“铁军”,经警和保安等也深得各地用工单位的青睐。二、把农民组织起来送出去一是强化公司带输,积极引导农民向劳务中介公司靠拢。党组织通过建立劳务人员协会,以协会强化与劳务输出人员的联系。积极培育劳务输出主体,鼓励多种经济成分、多种组织和各行业干部职工领办、创办劳务输出中介组织。对劳务输出成绩突出、诚实守信的中介组织进行奖励。市委规定,各县(区)委组织部、各部门、各乡镇党委至少要联系一个劳务输出中介组织,并在资金、政策方面予以倾斜。全市各级党组织扶持的252个各类劳务中介机构常年不断地向全国乃至国外输出各类劳务人员,有组织成建制劳务输出的比例达到65%。二是强化大户领输,积极引导农民向劳务经纪人靠拢。各级党组织把劳务输出领头人、返乡创业先进个人、外出务工致富典型、党员劳务经纪人等各类人员紧紧吸引并团结在党组织周围,请他们出谋划策,带头领输,结对帮输。党组织扶持的劳务输出经纪人达到1000多名,对其中成绩突出的还进行重奖。三是强化组织帮输,积极引导农民向输入地党组织靠拢。本着“党员劳务输出到哪里,党组织就跟踪服务管理到哪里”的原则,在劳务输出人员较多、符合建立党支部条件的地方,建立起驻外党支部,不具备条件成立党支部的,及时派出党建工作指导员,把外出务工人员紧密团结在党组织周围。三、让外出务工人员无后顾之忧一是当好协调员,解决土地牵累之“忧”。一些农民务工后找到了相对稳定的工作,权衡利弊和得失后,迫切希望把承包地租出去,“离乡又离土”。近年来,XX县区在保护农民对土地的承包权和生产经营自主权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和推进土地流转机制的建立。一方面,通过自愿流转的方式,让土地“流出户”与“流入户”自主协商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年限、转包费用,短期打工者一般与“流入户”签订使用权合同;另一第2页共4页方面,依法对家有富余劳动力、承包地少、在家中又没有其他致富门路的农户进行劳务输出动员,对有意租借土地或转包给别人耕种的外出务工家庭,镇村干部、党员帮助联系沟通,做牵线搭桥工作,还采取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