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民俗节日第一页,共四十二页。德国民间和宗教节日大约有千余个,庆祝范围小至村落,大至全国,,少则一两天,多则半个月。平均每天三个节日。几十年以来,人们为了赚钱疲于奔命,逐渐淡忘了许多民俗的节日。80年代以后,人们逐渐厌恶了泛滥的物欲,缅怀人性的纯真,恢复了不少地方文化风情的节日。第二页,共四十二页。除夕Silvest和元旦Neujahr•新年习俗:元旦穿新衣,万事会如意,新年乱穿衣,一年不吉利。•吉祥物:1.吉祥猪。猪象征神圣,吉利,猪也是日耳曼墓地里最珍贵的祭品。德语里的一个习惯用语,谁有好运,就是谁有猪:DuhastSchwein.DerhatSchweinbekommen.•2.吉祥鱼鳞和鱼子,表示招财进宝。除夕晚饭的时候,姑娘们会在钱包里放几片鱼鳞。•3.马蹄铁。古代人对于包括铁在内的金属有一种坚固耐用又安全的信任感,意味着驱邪镇魔。传说中,古代神话里有一个神叫沃丹,他驾驭八蹄骏马腾云驾雾,一次不慎将其中一个马蹄丢落人间,谁捡到它,谁一生好运。第三页,共四十二页。第四页,共四十二页。除夕之夜,家家爱喝一种自制的热酒。用三升红葡萄酒,一只柑橙,一只柠檬制成。酒倒入罐内,橙皮和柠檬皮泡在里面,加调料丁香,肉桂,滴入柑橙和柠檬汁,在火上加热。温热后取出果皮,用火钳夹一块桉叶糖,糖上滴上朗姆酒或白酒。然后人们熄灭室内的灯火,点燃糖块。冒出的蓝火苗在酒馆上,极富诗意。新年全德放假一天。第五页,共四十二页。第六页,共四十二页。三圣节(HeiligeDreiKönige)•又名显圣节或者主显节。设于每年1月6日,是天主教注重的传统节日。在信奉天主教的德国南部,事实上从元旦到三圣节庆祝活动不断。•所谓三圣,是指上帝之子耶稣三次向人间展示他的神圣。第一次是基督诞生,也就是圣诞。第二次是受洗之日,圣鸽飞到基督头上。第三次是指在加拿城隆重典礼上基督指水变酒。第七页,共四十二页。狂欢节(Karneval,Fasching)•新约圣经记载,耶稣在开始传教前,在旷野守斋祈祷40昼夜,为了纪念这一神圣活动,教会规定每年这个时期是斋戒期,封斋期间人们禁止食肉,供花、婚配及娱乐。在斋戒开始前的三天,人们举行各种娱乐活动,尽情唱歌跳舞,开怀畅饮,大吃大喝无所顾忌。因此叫狂欢节。第八页,共四十二页。狂欢节(Karneval,Fasching•斋戒延续到复活节期满,并且随着复活节的不同而不同。因此狂欢节的日期也不固定,总有几天差别。但是第一天必须是星期一,叫做玫瑰星期一。第二天叫做狂欢星期二。第三天是圣灰星期三。•过狂欢节的地区主要是德国中部,南部,以及以天主教为主的地区。北方一般没有这一习俗。第九页,共四十二页。狂欢节(Karneval,Fasching•庆祝形式:狂欢集会,假面化妆游行,狂人表演。市民有权在节日期间发表慷慨激昂,幽默讽刺的政治演说。近年来发展到制作模拟政治家的滑稽人像,模拟其声音,动作,对其观点进行半真半假的讽刺挖苦。科隆的狂欢节每年花样翻新从来不重复,经常引人捧腹大笑。科隆人大方豪爽,不断向市民大把大把扔糖果,成为举世闻名的文化景观。第十页,共四十二页。狂欢节(Karneval,Fasching•狂欢星期二这一天,各地举行大的化妆游行。游行队伍许多人打扮得荒诞古怪,不是小丑就是狂人,大家身穿色彩斑斓的的节日礼服。还有大型政治讽刺彩车,王子车,少女车,农夫车等等,游行从上午10点一直到下午,然后转向饭馆和大型游乐场。第十一页,共四十二页。狂欢节(Karneval,Fasching)•圣灰星期三:经过玫瑰星期一和狂欢星期二,大家无所顾及地开怀畅饮,到了圣灰星期三,暴饮者头疼,贪食者肠胃罢工,狂欢无度者疲惫不堪。人们慢慢把心收回来,成群结队去教堂接受教父用圣灰点额头的虔诚仪式。斋戒就算开始。第十二页,共四十二页。第十三页,共四十二页。第十四页,共四十二页。第十五页,共四十二页。第十六页,共四十二页。第十七页,共四十二页。第十八页,共四十二页。复活节(Ostern)•圣经记载,耶稣在被钉在十字架后的第三天复活。后教会规定,每年春分月圆后的第一个星期天(大约在3月21日到4月25日之间)为复活节。之前两天一个是耶稣受难星期五(Karfreitag),一个是耶稣受难星期六...